图片展示

兴中明医旗下光明中医网校logo  系统自学中医第一平台

搜索

治咳专方金沸草散运用心法

作者:江文瑜 江长康 浏览: 发表时间:2019-08-28 18:00:00

江尔逊主任医师,从医五十余载,临床验证了许多看似平淡无奇,而疗效颇高的专病专方。如运用金沸草散治愈不少经中西药物治疗无效的新久咳嗽、哮喘,即其中之一。

病案一:

江某某两岁半。出生后十个月即患“百日咳”经治无效逐渐形成哮喘。因病情加重多次并发心衰先后十二次住院抢救发病危通知四次。每次住院均需输氧、输液虽长期服药、打针哮喘仍无法控制。且渐致腿痛脚跛。乃于19715月请江老诊治。证见:喘咳甚剧面唇青紫气急痰鸣苔白略厚指纹浮滞。疏方金沸草散加减。荆芥6  前胡9  金沸草9  白芍10  法夏9  甘草6  杏仁9  苏子12  白芥子9  葶苈6  大枣12  茯苓10  陈皮9  桔梗9服一剂喘咳大减再剂诸症若失。患儿父母见此方显效遂妥为保存其后每遇患儿喘咳复发即以原方煎服一日之内即可完全控制不需西医药治疗。如是者坚持到患儿十一岁时喘咳便不再发作体质逐渐增强。现在大学读书。数月前患儿母亲还出示其保存了多年的处方原样并告之曰曾有几位患哮喘的老人及小儿以此方服后病亦全愈。

病案二

陈某某,45岁。197210月就诊。患者体丰平素健康。三个多月前偶因感冒咳嗽迁延迭经中西医治疗反而咳嗽日剧邃从百里之遥专程前来请江老诊治。自诉喉中瘙痒日夜呛咳不休影响眠食极为苦楚。伴见气短神疲咳唾清稀痰沫舌苔薄白脉象浮滑。诊毕江老喟然叹曰外感咳嗽小病耳何以竟致迁延数月?!经云微寒微咳。此定由初治失于表散之咎。遂拟金沸草散加减荆芥6  前胡10  金沸草10  白芍10  法夏10  甘草6  桔梗10  紫蔻10  百部10  陈皮10  杏仁10  枇杷叶10克。半年后患者因它病前来就诊欣然告曰前次药方连服五剂咳嗽遂愈至今未作。

病案三:

罗某,男,1岁半。1986年5月28日初诊。患儿咳嗽气急一周,经青霉素等治疗无效。其母心急如焚,经人介绍,疑信参半前来求治。刻诊:咳嗽频频,气急痰鸣,面目略浮肿,舌苔白厚。予金沸草散加减:荆芥6克  前胡6克  金沸草5克  白芍10克  法夏6克  甘草3克  杏仁6克  茯苓10克  桔梗6克  白芥子10克  苏子6克  生姜5克。次日复诊,其母谓:一剂未尽,咳嗽大减,气息平缓,喉中少许痰鸣。原方加川贝母6克,再进一剂而瘥。

讨论

一、咳嗽一证,外感居多。诚如程钟龄所说“咳嗽之因,属风寒者,十居其九”。其治若及早辛散,确可药到病除。然临床常见不少外感咳嗽,由于治不得法,致令缠绵难愈。“俗云伤风不愈变成劳,夫伤风岂能成劳?……此医之所误耳”(张介宾语)在江老诊治的咳嗽病例中,有因发热,迭经清热泻火或抗菌消炎者,有因干咳痰少,喉痒(实因暂时之肺气闭塞),屡进养阴润燥者,亦有因咳嗽日久,而滥用滋补者。然皆愈治愈重,以致延绵日甚。每遇此等证候,江老辄慨叹其“失于疏散”所致,毅然投以金沸草散加减而获速效。有识之士,其或试之,幸勿以咳乃小恙,或方药平淡而忽诸。

二、金沸草散凡二方,一见于《南阳活人书》,以金沸草、前胡、荆芥、细辛、茯苓、生姜、大枣、甘草等组成;而载于《和剂局方》者,方中无茯苓、细辛,而增麻黄、白芍。此外,《三因》旋复花汤,又在《局方》金沸草散基础上增入杏仁、茯苓、五味子,治风寒暑湿伤肺,喘咳大甚,坐卧不宁。江老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常以三方灵活取舍,或再合六安煎、桔梗汤(《伤寒论),并随症加减,把专病专方与“随证治之”紧密结合起来。如外有寒热,加柴胡、黄芩(含小柴胡汤意);高热气喘,加麻黄、石膏(麻杏甘石汤意);发热咽痛,加银花、连翘、射干(银翘散意);痰多粘稠加贝母、瓜蒌(贝母瓜蒌散);哮喘痰鸣,加苏子、葶苈(含葶苈大枣泻肺汤);兼发热、自汗、恶风,加桂枝、厚朴(桂枝厚朴杏子汤);久咳加紫菀、百部、枇杷叶(即合止嗽散);体虚易感冒,加黄芪、防风、白术(玉屏风散);脾虚食少或便溏,加党参或黄芪、白术(六君子汤);痰涎清稀、头眩、心下满,加桂枝、白术(即合苓桂术甘汤)。江老常说,一病必有主方,一方必有主药。金沸草具有下气降逆、消痰行水以治咳喘的功效,芍药合甘草,能缓急止痛,在此可借以缓解、松驰支气管的痉孪,故三者同为方中主药,不可挪移。而麻黄、细辛、五味子,则以其过于温散或酸收(且方中芍药已有酸收作用),故用之宜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www.gmzyw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72080号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