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展示

兴中明医旗下光明中医网校logo  系统自学中医第一平台

搜索

从通降论治呕吐七法(三)

作者:董建华 浏览: 发表时间:2020-11-27 15:43:23

五、苦辛通降、和胃止呕法:适用于寒热错杂型呕吐。寒邪犯胃,胃阳被遏,气闭热自内生,但寒邪未尽,复传于脾,从阴寒化、而致寒热错杂,升降失常,胃气上逆,发生呕吐,伴有心下痞闷,嗳气则舒,肠鸣便溏,舌红苔薄黄,脉弦细。应标本同治,寒热并投,拟辛开苦降法。吴鞠通谓:“苦与辛合,能降能通”。从而达到和胃降逆止呕的目的。临床常用:黄连、黄芩、半夏、党参、炮姜、砂仁、陈皮、枳壳、苏梗等。若胃脘胀满加香橼皮、佛手;肠鸣便溏甚加扁豆、白术、山药。

病案举例:李××,女性,50岁。呕吐腹泻三天。因饮食生冷而发生吐泻,呕吐为胃内食物残渣,便溏腹泻,日行三次,腹胀肠鸣,不欲饮食,周身乏力,舌淡红苔薄黄,脉弦细。证属寒热错杂,肠胃不和,治宜辛开苦降而调肠胃。处方:黄连3克,黄芩、清半夏、党参、茯苓、苏梗、陈皮各10克,炮姜炭5克,木香6克,砂仁3克,扁豆15克。服6剂吐泻已瘥,食纳增加。后守方加减治疗,诸症悉平。

六、消食导滞、和胃降逆法:适用于食积停滞型呕吐。因饮食不节或过食生冷油腻,食滞中州,使脾胃运化失常,气机受阻,胃气上逆,故呕吐酸腐。食积不化,阻碍气机,故脘腹胀满疼痛,嗳气厌食,苔厚腻,脉滑。临床常用:鸡内金、莱菔子、焦三仙、半夏、苏梗、枳壳、槟榔、连翘等。若食滞化热,口臭口苦加竹茹、黄连。

病案举例:刘×,女性,9岁。恶心呕吐二天。因外感寒凉、饮食不节而呕吐酸腐,吐后为快,不欲饮食,胃脘胀满,头痛头晕,周身不适,舌红苔黄,脉细小数。证属胃失和降、食滞不化,兼有肝经风热,治拟消食导滞、和胃通降,佐以散风清热。处方:鸡内金3克,莱菔子、焦三仙、陈皮、枳壳、香橼皮各6克,钩藤、槟榔、白蒺藜各10克,桑叶、菊花各5克。服4剂恶心呕吐已止,胃胀减轻,头痛消失。

七、调中降逆、化痰和胃法:脾主运化水湿,因中气虚弱,运化失司而聚湿生痰、痰浊内阻,气机不畅,胃气上逆而致呕吐。症见呕吐频作,噫气不除,胃脘痞硬,食纳减少,舌苔白腻,脉弦细。此乃虚实挟杂、本虚标实之证。中虚宜补,痰浊宜化,气逆宜降,补泻并用,标本兼顾。临床常用:旋复花、代赭石、太子参、生姜、半夏、陈皮、苏梗、枳壳等。若口臭便秘加制大黄、甘草;失眠多梦加生龙牡、合欢皮;胃脘怕冷加毕澄茄、良姜。

病案举例:侯×,女性,24岁。恶心呕吐一周余。患者胃病已有五年,经常因情志不遂或饮食不节而反复发作。钡餐造影提示:十二指肠球变形,胃排空时间延长。近一周恶心呕吐,嗳气频频,胃脘疼痛,泛酸纳差,大便三日未行。前医曾投建中剂,呕吐未止,痛势不减,舌黯红苔黄,脉弦细。证属本虚标实,当以标本兼顾。处方:旋复花10克(包),代赭石20克(先煎),太子参、半夏、香附、苏梗、白芍、焦三仙各10克,生姜2片,酒军、甘草各3克。服6剂呕吐嗳气均除,胃痛亦止,大便调畅。前方出入续进6剂,诸症悉平。

(杨晋翔整理)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www.gmzyw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72080号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