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竹斋先生运用外治法的经验(三)
黄竹斋先生毕生致力于中医临床实践与文献理论之研究,对中医外治法及单方验方的发掘应用,贡献殊多。上述所介绍者,只不过是一鳞半爪而已。
黄竹斋先生运用外治法的经验(二)
哮喘是呼吸系常见病证,一般治疗,效果往往不甚满意。黄老常用白芥子药饼外敷,适当配用黑锡丹、小青龙加杏仁、厚朴汤等内服,疗效甚佳。
黄竹斋先生运用外治法的经验(一)
黄竹斋先生不仅善于采用针药并用治疗各科疾病,同时注意收集民间医药经验和单验秘方,每用小方外治为主,内外兼治某些顽难病症,疗效甚为显著。
读仲景书札记两则(二)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方。
读仲景书札记两则(一)
问曰:三焦竭部,上焦竭善噫,何谓也?师曰:上焦受中焦气,(中焦)未和,不能消谷,故能噫耳;下焦竭即遗溺失便,其气不和,不能自禁止,不须治,久则愈。
醫案小議
《伤寒九十论》武弁李姓,在宣化作警,伤寒五六日矣,镇无医,抵郡召余,余诊视之曰:脉洪大而长,大便不通,身热无汗,此阳明证也,须下。病家曰:年逾七十,恐不可下。
临床中医师是中医队伍的主体
谁是中医队伍的主体?自然是临床中医师。理由至少有三条:其一,临床中医师占全体中医工作者的大多数;其二,临床中医师接触诊治的伤病患者最多;其三,中医学从本质上说是应用科学,它的发展一刻也离不开实践,而临床中医师正是最直接的实践者,他们是发展中医学的主力。
医生异称考释
此外,人们还把医术最高明、医德最高尚、对后世医学影响最大的医生,分别称为圣人(如称商代伊尹为亚圣,称汉代张仲景为医圣)、真人(如称唐代孙思邈为孙真人)、贤人或大医。
克银方治疗银屑病69例临床观察(三)
据现代药理研究,大风子含有油酸和饱和脂肪酸,鸡子黄油含有卵磷脂、脂肪酸等,有收敛润泽皮损,治疗癣症之效。酸能收能敛,血肉有情之品能养能润,与中药的性能颇为吻合,故有增进皮肤早愈之功。
克银方治疗银屑病69例临床观察(二)
此属风热毒邪蕴阻肌肤,治拟以清热凉血,解毒祛风,方用克银方一号加减:忍冬藤40克,土茯苓30克,草河车30克,白癣皮30克,丹皮20克,苦参10克,山豆根6克,竹叶6克,水煎服。
克银方治疗银屑病69例临床观察(一)
根据著名老中医朱仁康教授用“克银方”治疗银屑病的经验,结合我们半岛地区湿度大,接触海腥物多,牛皮癣发病率高的特点,以“克银方”为主,随症加减,分型论治了银屑病69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吴茱萸汤治头痛新探(二)
体会:近年来笔者治疗头痛伴恶心、呕吐清水或稀涎之患者,不论其是否具备肝胃虚寒,浊阴上逆之全身证候和舌脉,均首选并独投吴茱萸汤,屡用不爽,从未偾事。
寒饮咳喘治疗经验点滴
寒饮,指的是寒性水邪而言。本病张仲景叫“水气”,或叫“支饮”,乃是水寒上射于肺,肺寒金冷,津液不布;聚而为痰饮,凝滞气道则发为咳喘的一种病变。
要正确使用辛凉表散药
体虚老人服用薄荷过量最能耗散真气,即使不过量,亦不合理法,何况由汤药改丸药,更是一逆再逆之过。余所用的参苏饮是用治“药害”。药害解除,真气恢复,自然病愈。
漫谈临床实习(二)
中医临床要提高疗效,必须走进病房,扩大病种,立足急证,改革教学,加强实习,交流学术,探求出统一规范的辨证施治方法,把中医事业推向新里程。
漫谈临床实习(一)
我们认为应当具备两条标准:①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②具有时代精神,也就是说具有系统坚实的中医理论和纯熟的临床技能。经验丰富,疗效显著;善于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和优势。寓医理于临床。
奔豚汤临床应用琐谈
《金匮》治奔豚病,除本方外还有桂枝加桂和苓桂甘枣汤,后两方与《伤寒论》重。奔豚汤治杂病之奔豚病,后两方治伤寒发汗后的变证;前者治七情郁结之肝气冲逆,后两方治寒邪与水气搏结于下焦。临证应用不难区别。
如何读吴又可《温疫论》?
吴又可《温疫论》是中医温病学中一部重要著作,每一个从事温病理论研究和临床工作的人都应该仔细读。但是,由于吴又可在对疫病的发生、证候的传变,辨证治疗上,和传统的中医理论不尽相同,因而造成人们在阅读和理解上的障碍。
从通降论治呕吐七法(三)
调中降逆、化痰和胃法:脾主运化水湿,因中气虚弱,运化失司而聚湿生痰、痰浊内阻,气机不畅,胃气上逆而致呕吐。症见呕吐频作,噫气不除,胃脘痞硬,食纳减少,舌苔白腻,脉弦细。
从通降论治呕吐七法(二)
感受湿热之邪或湿蕴化热,湿热相搏于胃,则胃腑气机阻滞,既易化热,也易痰食停滞而致湿热中阻,通降失职,胃气上逆发生呕吐,并伴胸闷腹胀,恶心嗳气,口苦粘腻,口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从通降论治呕吐七法(一)
适用于湿困脾胃型呕吐。多由外感湿邪或内伤饮食引起,脾胃多困,胃失和降,水谷随气上逆而发生呕吐。湿阻中焦,脾失健运,故胸闷腹胀,口淡无味,纳呆,苔白腻,脉濡滑。
自拟止呃方治疗顽固性呃逆
诸药相合,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升降相调,于寒热混杂,虚实兼见,升降紊乱之顽固性呃逆,用治数十例,甚切病情,皆在两剂内收功,谨奉同道参考。惟方中用量,望随症进退。
热病寒厥当慎辨
在治疗冬温、时疫、温毒发斑夹肾虚病临证过程中,发现热病痉厥证,计有火郁血实热厥证、火郁中焦热厥证、精亏阴伤痉厥证、肝风内扰呃逆厥证、正虚邪实蛔厥证、血虚表郁阴邪内陷厥逆证、气脱血郁寒厥亡阳证等七种。
少阴经证解
凡三阴,从温补为要,是阴盛阳必衰,故救阳为急。三阳,以解散清凉为主,是阳盛阴必亏,故救阴为先。然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彼此互合,令人每多不解处,由其未将三阳三阴各有配偶认清,遂把病机辨察不确,六经不啻尘封也。
光明中医教材电子版纠错方法
热烈欢迎光明中医网校校长范竹雯及副校长一行莅临深圳视察指导工作
光明中医网校校长范竹雯携同光明中医杂志社副社长郑绍明,以及副校长张建德、金卓如、于云,顾问代表戴金鳌一行飞抵深圳,视察网校工作情况。
忆光明中医函大,聚光明中医精英,展光明中医前景
光明中医函授大学是80年代中医药事业危难之际,民众医疗水平匮乏之时,为挽救濒临失传的传统医学,为了保障我国十一亿人民的健康,由吕炳奎、崔月犁等老一辈中医人共同发起,创办了这样一所没有围墙的中医学校。聚合了当时最好的名老中医,大家自发参与,无私奉献,自编教材,亲自授课,注重临床,开展辅导站实行严格的师带徒5年教育,从1985年到1989年共计培养了24526个合格的临床中医师。
祝贺北京清北中医药跨界工程研究院与光明中医网校达成战略合作
5月16日,北京和风日丽,天色一片蔚蓝。光明中医网校常务副校长李文强和高明哲一行,前往清华大学,与清北中医药跨界工程研究院负责人徐笑梅会见。
校友齐聚一堂,共庆光明函大三十五周年
5月18日,由光明中医杂志社发起,光明中医网校协办的纪念光明中医函授大学成立三十五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名校友参会。光明中医函授大学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由吕炳奎为主的老一辈中医人共同发起创办的一所没有围墙的纯中医大学。这些中医专家为了挽救濒临失传的传统医学,自发组织起来,不计报酬编写教材,亲自授课、亲自带徒,培养了几万名合格的临床中医师。
光明中医网校课程表
光明中医函授大学理论课共28门,按照课程重要度分为必修课、考查课和自修课。其中必修课为闭卷考试,考查课为开卷考试,自修课免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