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马齿苋治恶性发背
发背即背痈,为痈之发于背者。背痈多因热毒内蕴而发。治疗不当,可致毒邪内攻,酿成变证。黄老每用鲜马齿苋适量,捣烂如泥,外敷疮面及疮肿周围,以纱布包裹,治疗发背等化脓性外科疾患,辄收良效。马齿苋一名马齿菜,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其性味酸寒,功擅清热解毒,散血消肿。《千金方》、《滇南本草》等均有用其治疗恶疮的记载。
魏德茂,44岁,工人。初患脑出血后遗偏瘫一年余,经针刺、中药治疗,已见好转。1958年7月20日,背部右侧三、四胸椎旁,局部红肿如鸡蛋大,头晕恶寒发热,体温39~40℃。服降痈活命饮,配用青霉素注射,至24日,背部痈肿继续扩大,创面约12×16厘米,体温40.8℃,创面脓汁分泌物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7月25日加服金霉素后,体温虽略有下降,但疮面范围仍继续扩展,脓汁分泌物增多。至8月1日,中西药物治疗均完全停用,单用鲜马齿苋捣烂外敷疮面,每日换一次。次日,险恶症状显著好转。至8月6日,疮面红肿消退,仅有少量脓性分泌物,再次培养,未见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创面缩小至6×6厘米,新鲜肉茅组织长出。体温、血象均恢复正常。至21日,计用马齿苋外敷21天,疮面基本愈合。
六、苦参外洗方治疗鹅掌风
鹅掌风多由血虚风燥所致,证见手掌皮肤枯槁燥烈,发痒,起白皮,重者可自掌心延及遍手。本证暑天减轻,寒冷加剧,甚为顽固。黄老每用苦参外洗方,配合内服荆防败毒汤,疗效较为理想。其方为:苦参、白藓皮、地骨皮、艾叶各15克,水煎汤,泡洗患处,每日一~五次。
王泉山,男,34岁,干部,1959年4月12日入院。患者曾患痿厥之症,经治疗好转。现身体消瘦,胸闷气短,消化不良,两手掌皮肤层层大片脱落,两手腕以上8寸至手指末端痛、触、温觉丧失,两手不能握拳、持物,两下肢膝上8寸至足趾端痛、触、温觉丧失,不能活动、站立与步行。大便干燥,小便稍长,舌苔黄,两手脉数。黄老诊断为四肢痿厥与鹅掌风合并病。针曲池、外关、足三里等穴,隔日一刺;服荆防败毒汤每日一剂,日二服;外用苦参洗方泡洗两手足,日5次。15日后手足运动灵活,皮肤脱屑后显出润泽皮肤,表皮未再脱落。其痿厥之症亦在治疗2月后痊愈。
黄竹斋先生毕生致力于中医临床实践与文献理论之研究,对中医外治法及单方验方的发掘应用,贡献殊多。上述所介绍者,只不过是一鳞半爪而已。晚年,黄氏曾将其平生所选集经验之方,编为《应用验方》一册,该书载方465首,涉及内、外、儿、骨伤、杂症,其中不乏卓有疗效的外治方药,尚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发掘、验证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