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试诊阶段:
经过一段时间的随师待诊(一般需6—8周),掌握了诊疗方法和老师的诊疗规律及独到之处,就可以逐渐进行试诊。在这一阶段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望、问、闻、切四诊并用。四诊在临床上的运用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并为辨证服务的。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局部病变可以影响全身。而全身的病变也可以反映在某些局部。前人说:“有诸内,必形诸外”,所以通过四诊的手段,了解疾病显现在各个方面的客观症状,就可以帮助了解疾病的原因、性质及内在联系,从而为临床辨证提供依据。在刚开始试诊时,问诊很重要,但望、闻、切诊也不能忽略,因这三诊能帮助我们围绕主诉有重点地询问,而问诊结果亦能验证其他三诊所得资料的正确性。临床上只有通过四诊才能获得详细的客观的病程、症状等材料,据此而作出正确的诊治。
2、要认真填写试诊单:在试诊阶段,应把运用四诊所得的材料和理法方药详细地记录在试诊单上,交给指导老师批改,然后抄入正式处方,再经老师校阅无误签字后,方可交给病人,这样反复进行试诊,以逐步提高诊治技能。
3、要认真写好医案:从医案中可以看出医生的业务水平,技术功底,宗法派别和文理哲理修养。所以对实习生来说,应狠下功夫练好医案书写的基本功。对四诊所得的材料,运用八纲、脏腑辨证方法进行分析思考,恰当地立法处方,然后落笔书写。否则心中无数,杂乱无章,前后矛盾。医案一般要求简明真实,主证突出,医理通达,结构严密,文句通顺,书写清楚,特别应注意体现中医辨证施治的特点和理法方药的系统性。
(三)病房阶段:
医生进病房主要在于密切观察病程的变化。中医临床要提高疗效,必须走进病房,扩大病种,立足急证,改革教学,加强实习,交流学术,探求出统一规范的辨证施治方法,把中医事业推向新里程。近年来,随着各级中医机构的不断发展,中医病床不断增加,建立健全具有中医特色的一整套管理制度,逐步实现中医病房的中医化、规范化、标准化,使实习生掌握急症处理的能力,逐步掌握现代医疗器械的使用,这对实习学员为今后的临床实践奠定了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