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展示

兴中明医旗下光明中医网校logo  系统自学中医第一平台

搜索

如何读吴又可《温疫论》?

作者:王大淳 浏览: 发表时间:2020-06-15 10:00:00

吴又可《温疫论》是中医温病学中一部重要著作,每一个从事温病理论研究和临床工作的人都应该仔细读。但是,由于吴又可在对疫病的发生、证候的传变,辨证治疗上,和传统的中医理论不尽相同,因而造成人们在阅读和理解上的障碍。下边拟就该书的学术特点,谈谈自己在学习中的体会。

吴又可生活在明代末年,当时,社会动乱,民生凋零,疫病流行。吴氏亲身经历了崇祯辛巳(1641)遍及山东、安徽、河南、河北诸省的疫病大流行,对于这种疫病,“时师误以伤寒治法,未尝见其不殆也。”吴氏通过自己在参与疫病防治中的切身体会,于是“静心穷理、格其所感之气,所入之门,所受之处,及其传变之体,平时所用历验方法”,于1642年著成《温疫论》。正因为该书是根据其临床实践加以总结而成,因而具有鲜明的学术特点,理论朴素、实用,有很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吴氏的学术观点主要有如下四方面:

一、强调特殊的致病因素

吴氏从自己的实际观察出发,在病因学上,对传统的“外感不出六淫”和“伏气化温”说提出怀疑,认为引起疫病流行的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致病因子。他说:“温病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这种引起疫病流行的异气,又称之为“厉气”或“戾气”,不仅“在岁运有多少,在方隅有轻重,在四时有盛衰”,而且种类很多,其气不一,“众人有触之者,各随其气而为病焉。”然而在一次疫病流行中致病因子却是单一的。

二、病变部位相对稳定

温疫的病变部位是相对稳定的,也就是说致病因子进入人体之后,其停聚部位在一定时期内是固定的。吴氏认为:温疫之邪“自口鼻而入,则其所客,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伏膂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即《内经》所谓横连膜原者也。”

三、症状是邪毒浮越的表现

在症状与疫邪的关系上,邪为本,症为标,症状是邪毒浮越的表现。温疫初起,邪在膜原,其脉不浮不沉而数,昼夜发热,日晡益甚,头疼身痛,“此邪热浮越于经,不可认为伤寒表证”。设有三阳形证,又是因为“其热淫之气浮越于某经,即能显某经之证。如浮越于太阳,即有头项痛,腰脊强;如浮越于阳明,即有目痛鼻干不眠;如浮越于少阳,即有胁痛耳聋寒热,呕而口苦。”若邪气内溃入里,邪在胸膈之瓜蒂散证;毒邪已溃,中结渐开之白虎汤证;或邪传里之中下,心腹胀满,不呕不吐,大便秘,或热结旁流,或协热下利,或大肠胶闭之承气汤证,无一不是邪毒浮越游溢所致。

四、强调病因治疗

正因为吴氏在病因和病机上的特殊看法,在治疗上就体现出强调病因治疗的特点。吴又可说:“因邪而发热,但能治其邪,不治其热,而热自己。”“但治其证,不治其热,同归于误一也。”在具体治法上,突出如下三点:

1、破除病所:邪气伏藏膜原,内溃而出表入里,见九传之变,表现出多种形证,或三斑四汗而外解,或下后结粪一行,气通而邪热乃去。若“越四五日复发热者,此非关饮食劳复,乃膜原尚有余邪隐慝。这说明膜原伏邪是温疫愈可的关键所在,使邪气速溃,逐离膜原又是治疗中首先应该考虑的。吴氏制达原散,以槟榔、厚朴、草果为主药,以“槟榔能消能磨,除伏邪,为疏利之药,又除岭南瘴气;厚朴破戾气所结;草果辛烈气雄,除伏邪盘踞。三味协力,直达其巢穴,使邪气溃散,速离膜原。”即是取义于此。

2、祛除邪毒:温疫的症状既是由疫邪所致,故针对病因,祛除邪毒,就应贯穿于温疫治疗的全过程。吴氏认为:“诸窍乃人身之户牖也,邪自窍而入,未有不从窍而出。”“导其邪从门户而出,可为治之大纲。”在使用药物上,有寻求有效药物的倾向。对一个疫病来看,使用处方相对固定。

3、攻下逐邪:温疫的里证,是邪气内溃入里所致,故但见邪气入里之征,即可用大黄下之。吴氏认为:“大凡客邪贵乎早治,乘人气血未乱,肌肉未消,津液未耗,病人未致危殆,投剂不致掣肘,愈后亦易平复。欲为万全之策者,不过知邪之所在,早拔去病根为要耳。”温疫但见舌心黄,腹痞满,即可用下,勿拘于下不厌迟之说。“承气本为逐邪,而非专为结粪设也。”“总之,邪为本,热为标,结粪又其标也。能早去其邪,安患燥结乎!”

吴又可的这些认识,既不同于仲景《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又不同于其后叶天士等温病学家所建立的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理论,在学术上独树一帜,给后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清代以后,形成了包括戴麟郊、杨栗山、刘松峰、余师愚等为代表的温疫学派,分别对不同具有较强传染性的疫病的特殊规律的探讨,蔚为大观。他们在学术观点上,和吴又可都有相似之处。我们在学习《温疫论》以及这些医家的著作时,必须紧紧把握住这些认识上的特点,并用以指导临床,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www.gmzyw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72080号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