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展示

兴中明医旗下光明中医网校logo  系统自学中医第一平台

搜索

热病寒厥当慎辨

作者:米伯让 浏览: 发表时间:2020-11-19 09:52:46

厥证常出现在病程的危重阶段,有寒热之别。在热病病程中出现热厥是其常,而出现寒厥是其变,且亦绝非偶见。仲景书中有其论述及告诫种种。在治疗冬温、时疫、温毒发斑夹肾虚病临证过程中,发现热病痉厥证,计有火郁血实热厥证、火郁中焦热厥证、精亏阴伤痉厥证、肝风内扰呃逆厥证、正虚邪实蛔厥证、血虚表郁阴邪内陷厥逆证、气脱血郁寒厥亡阳证等七种。病机复杂,非止热厥证之一端。兹举验案一则如下:

1970年11月,在陕西省周至县终南镇接诊一位农民患者张某,男,51岁。发冷发烧五天后,病情突然加重半天被抬送医院。证见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烦躁不安,无热恶寒,体温35.5℃,眼睑及球结膜明显浮肿,前胸及两腋有鞭笞样出血点,腰痛似折,当日腹泻四次,所泻为前一日所进未消化的饮食。舌质淡,苔白略黄。脉微,血压80/70毫米汞柱。中医诊断:冬温时疫,气脱亡阳寒厥证。西医诊断:流行性出血热,低血压期。急用六味回阳饮加葱白,以益气固脱,温中回阳。处方:

黄附片30克  干姜45克  炙甘草30克  人参15克  熟地30克  当归30克  葱白4根

以上诸药煎汁600毫升,每二小时服200毫升。24小时内连进三剂后,患者自觉舒适,症状明显减轻,要求喝些热稀饭,四肢转温,泄泻止,脉象明显可触及,血压回升至100/70。继之,改用当归四逆汤加人参三剂,以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安全渡过险情。

热病病程中出现热厥,内真热而外假寒,此证从理论上易被接受,然热病病程中出现寒厥,则较难理解而易被忽视。热病寒厥其病理机转之一,是患者素体阳气虚弱,感受温毒后,由于邪盛阳微,温毒乘虚内陷,导致气血运行失常,气机逆乱,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血郁脉络而成。上述病案,患者发烧五天后突现厥证,无热恶寒,下利清谷,脉微,舌淡,即属此类。辨证施治取得的疗效说明本例乃寒厥无疑。

寒厥与热厥证判若冰炭,认证不确,治疗失当,则祸不旋踵。寒厥、热厥之鉴别诊断,应以具体病人出现的具体症状为依据,临证时应客观地,全面地搜集临床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求因,分清主次。如此,方能认证准确,施治精当。主观随意乃医家之大戒。

(李景荣整理)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www.gmzyw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72080号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