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逆古名为哕,其症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令人不能自制为特征。此病如偶然发作,大都轻微,用取嚏或转移病人注意力等简易方法即可收效。而持续不止的呃逆,则需要用药物进行治疗。据《素问•宣明五气篇》“胃为气逆,为哕”的认识,医家治疗本症,多取降气和胃之法。如用丁香散、理中汤加丁香治寒呃,丁香柿蒂汤治虚寒呃;安胃饮,凉膈散治热呃;橘皮竹茹汤治虚热呃;调气平胃散治气郁作呃;导痰汤治痰呃;旋复代赭汤治胃虚痰结作呃;桃仁承气汤、血腑逐瘀汤治瘀呃;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治虚呃。以上诸方,若辨证准确,用之多效。尚有一种虚实相兼,寒热错杂之顽固性呃逆用上述方法后仍难取效,此类呃逆之病因,病机,多缘于大病或久病之后,脾胃虚弱,又因于伤食饮冷,已属虚中夹实。加以情志刺激,肝气抑郁中焦升降紊乱,必致寒热阴阳不得交通而呈上热下寒,又属寒热错杂。因此,用上述诸方难以获效。笔者拟寒热并用、攻补兼施、降逆止呃方如下:
丁香10克 柿蒂10克 法半夏10克 生姜10克 橘皮10克 竹茹10克 生代赭石20克(先煎) 姜炙枇杷叶10克 党参12克 柴胡10克 神曲10克 生大黄3克(后下)
方中丁香、柿蒂温胃散寒降逆;半夏、生姜温中散饮和胃;橘皮理气健脾、燥湿祛痰;竹茹清热、化痰、降逆,止呃;枇杷叶清肺和胃,降气止逆;代赭石重镇平肝以降逆气。诸药虽寒温并用,然其性多降,故再以柴胡疏肝畅气,升阳解热;以党参补中益气以治中虚之本,从而可复中焦升降之常。另加神曲、大黄,旨在消食、导滞、降浊,腑气降,胃气自和。诸药相合,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升降相调,于寒热混杂,虚实兼见,升降紊乱之顽固性呃逆,用治数十例,甚切病情,皆在两剂内收功,谨奉同道参考。惟方中用量,望随症进退。
附:病案二则:
案一:张××,男,58岁。住院号69433,前列腺术后,呃逆一周不止,用针灸并服其它药物,其效不显。余证见胸闷气短,纳呆、大便秘结,脉弦细,舌质红稍暗,苔腻,此属虚中夹实之证,用止呃方二付。服一付呃逆止,二付后未再复发。
案二:宋××,男,67岁。住院号73446。胃切除术后,呃逆月余不止。余证尚见胸脘满闷,食欲不振,脉沉缓无力,舌苔白厚。拟止呃方加白芍10克,以缓急解痉。二剂即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