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给当时中医办学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衡阳会议”又为中医办学注入了团结奋进的活力。全国各地名老中医,以振兴中医事业为己任,为培养人才,首先在北京创办光明中医函授大学,在不到两年问以在全国各地组建了33所分校、近200个辅导站,把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以北京为中心,从乌鲁木齐办到厦门,从哈尔滨办到深圳,从内蒙古草原办到南海之滨,在祖国的大地上,绘出了全国名老中医上下呼应群体办学的雄伟壮丽的画面。名医办学,代不乏人。然而,名老中医群体在全国办一所大学却是史无前例的。
光明中医函授大学创办历程:
1984年3月27日31位享誉海内外的名老中医及热心于中医教育的人士,应《光明日报》之约,为解决中医后继乏人乏术问题,聚会北京商定创办光明中医函授大学。(31名倡导者名单:王伯岳,王绵之,王鸿士,方药中,邓铭仲,白永波,吕炳奎,刘渡舟,刘爱芝,刘持年,巫君玉,吴一纯,李安邦,周风梧,张斟兹,张协和,张殿璞,庞佑中,孟东,林兰君,张连洪,茹古香,赵绍琴,郝金凯,殷参,龚志贤,常跃武,龚宗仅,童陆生,董建华,彭静山)
10月11日北京市成人教育局批准光明中医函授大学注册登记。
12月18日光明中医函授大学成立大会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吕炳奎、王恩厚校长主持会议。李德生、黄火青、崔月犁、曾德林等党政部门负责人、首都中医界著名专家教授、新华社和各大报记者出席并祝贺。
12月光明中医函授大学《高等中医函授教材》编审委员会组成。副校长方药中泊永波担任正、副主任。经中医各科专家教授共同努力,于1989年12月完成编辑出版全套教材,共30门课、37册、1100余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