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展示

兴中明医旗下光明中医网校logo  系统自学中医第一平台

搜索

光明中医函授大学名誉校长崔月犁:中医带徒是解决中医后继乏人的重要途径

浏览: 发表时间:2019-04-26 10:11:04

光明中医函授大学名誉校长崔月犁他在担任卫生部期深入老区、少数民族地区以及边远农村,亲眼目睹了有病难医、健康得不到应有保障的落后状况,亲眼目睹了中医后继乏人乏术的极端严重的局面,所以,他多次向中央反映,呼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中医人才,尽快改变人民群众就医难的状况,希望广大学员认真读一读,以坚定学习信心,在自学中医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必须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中国卫生事业的一个重大特点是存在中医和西医两个不同的医学体,中医的兴旺和衰败,对我们的民族至关重要!近几年来,全国各地振兴中医的呼声愈来愈高,国际上“针灸热”和“中医热”正在兴起,我们必须加倍努力搞好中医工作,保持中医学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务。

  光明中医函授大学名誉校长崔月犁

振兴中医,基础是人才。中医队伍后继乏人的状况,经过多年的努力虽然有所改进,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建国初期,全国中医约有50余万人。现在,中医队伍只有34万人,仅占总人口的0.34‰。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农民迫切需要中医,而大片的乡村现在很难找到中医。中医缺额很大,关键是中医院校规模有限,培训能力严重不足。我国现有高等中医院校26所,中等中医学校30所。1986年中医院校的大学毕业生仅6000多人,中专毕业生仅2000余人,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中医要恢复到解放初的占总人口的1‰,至少需要70年。 

因此,各级卫生部门和中医管理部门必须想一切办法尽最大努力培训人才。我们是10亿人口的大国,不能光把眼睛盯在正规教育上。在加强学校教育的同时,要提倡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兴办中医教育,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办法,就是继续实行中医带徒,鼓励具有真才实学、有丰富临床经验的老中医和中年中医带徒。如果让1000名有经验的老中医带一两千名徒弟,就等于办了几所大学和中专。这对解决我国特别是农村基层中医药人才后继乏人的问题,无疑是一个好办法。

经验证明,中医带徒是培养中医人才的重要形式。这种历史形成的教育制度沿用很久,不仅是因为它和当时的生产力及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而且是因为中医这门学科要求严细,实践性强,辨证论治灵活多变,尤其是某些专科、一技之长的绝招,不同流派的医疗经验及手法等,很难从书本学到,更适于口传心授、手把手地教。现在,这种“名师出高徒”的教育方法,已经不是传统医学所独有。像教授带研究生等,都具有师带徒的性质。  

据1985年统计,全国解放后培养的中医学徒约有7万人,相当于中医学院毕业生的总数。湖南省1958年出师中医学徒3089名,“文革”前又招收中医学徒2000名,至今很多人已成为全省中医工作中的骨干。江苏省“文革”前出师中医学徒3000余名,其中24%定为大专学历,76%定为中专,这批中医的特点是基本功比较扎实,实际临床能力比较强。此外如河南、湖北、辽宁,山东等省也都培养了一批中医学徒。因此,用中医带徒的方法培养中医人才,这是中国中医教育的特点。

其次,中医带徒是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带徒,虽然有师承家技的局限性,但从内容到形式都具备地道的中医特色。学徒出身而且学有成就者,从理法方药各个方面都师承了老中医的医德医风和流派特长。学习上有个性、有深度、有细节、有诀窍,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独到的实践性。不少好的手法技巧,无不出自名师的点化。当然,后来也有一些学徒不成功的。这主要是过去过分看重于师徒的“政治条件”,一厢情愿搞“组织配备”,而缺少志同道合、双方自愿、尊师爱生的融洽气氛,组织措施又不够落实。这种情况的产生多属于工作方法问题,不是师带徒这种教育形式本身的缺陷,因而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集中上课学理论,分散跟师学经验”是中医带徒的基本形式。一般是前期上基础课,统一教材,统一安排,集中学习。后期上临床课,将学生分配给有经验的中医边教边带。有些老中医愿意带自己的子女,而子女又符合带徒条件的,教学效果尤其显著。有人对师带徒的教学质量表示怀疑,实践证明,采取带徒的形式,老师更费心,学生更刻苦。凡是建立了一整套管理制度,抓得紧管得好的,教学质量是能够保证的。

必须认真解决中医带徒中存在的一系列政策问题。包括师资条件、学生条件、培养目标、学制学历、教学计划、师生待遇、考核验收、学生出路等,其中的要害问题是师带徒的学历和待遇,都需要作出明确的规定。一般来说,中医带徒要以县为单位,在统一政策下进行安排,实行定向招生。省、地中医、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督促检查考核,以保证政策的贯彻执行和带徒质量的不断提高。民族医和民间草医是中国传统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徒培养人才更有其重要性、紧迫性和适应性,同样要把他们的经验继承下来,不使失传。

中医带徒学习的办法并非一时性的权宜之计和应急之策,应该从长计议,深入论证,纳入中医教育体系,反映出中国式的医学教育的特色。这种正视现实,研究国情,不回避存在的问题,从困难中寻找出路,切从实际出发,不唯上,不唯书,不惟洋,唯求务实的精神和做法,是当前医学教育改革中必须强调的。我认为,只要我们立足改革,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经验,就一定能把中医带徒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www.gmzyw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72080号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