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中医函授大学副校长王伯岳:
光明中医函授大学的建立,《光明中医》杂志的创刊,是振兴中医的两件大事。谨向函大和杂志编辑部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祝贺。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争取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全国人民的共同任务。从事中医药工作的同志们,同样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立场的条件下,努力做好自己的岗位工作。”当前中医工作存在的问题很多,主要是后继乏人,素质下降,中医事业远远落后于形势的发展,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这是不能不令人深思和忧虑的。
党中央领导同志历来是关心中医药事业的。光明中医函大,由李德生、崔月犁、江一真、童陆生、吕炳奎、王恩厚等同志亲自参加领导,这件事本身就说明老一辈革命家对中医工作的热情关怀和全力支持。
邓小平同志说:“就今天的现状来说,要特别注意调动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一定要把教育办好。”根据这一指示,《光明日报》社、光明中医丞授大学的各级领导同志,在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经过精心筹划,建立起这所全国性的中医函授大学,这是时代的需要,对于发展中医教育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中医工作当务之急,是要变后继乏人为后继有人,提高医疗质量来改善素质下降的问题。因此,必须多途径、多渠道地开展中医教育工作。兴办函大,可以多出人才,快出人才,为缺医少药的地区培养出水平较高的合格中医师,还可以为中医学院提供大批志愿深造的高材生。这就更加说明了办中医函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这里,我只着重谈谈教与学的问题。光明中医函大,汇集了全国的名老中医和具有真才实学的中年中医,组成了一支教师队伍和一个顾问班子。函大的工作人员,我很了解,他们或是富有多年中医教育工作经验的老同志,或是思想解放,锐意进取的中青年同志,他们和《光明日报》社的同志一起,无不全力以赴。这对于办好光明中医函大是可靠的保证。
关于函大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都是结合函大的实际情况,经过充分酝酿,反复研究后规划出来的。它体现了中国医药学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体现了我国传统医药学的特色。我作为一个老中医,可以告诉函大的学员们:循着这条轨道走,定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临床中医师,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光明中医》杂志是一个学术性的刊物,也可以说是光明中医函大的“学报”。它既要为广大学员服务,又要掌握各地有关中医教育的新情况,新动态,做好流通信息的工作。任务是很光柴的,我相信一定能够发挥较大的作用。我愿意借此机会,谈谈关于学习的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供同学们参考。
今天,学习的条件不知比过去要优越多少倍,过去学中医不外师授、家传、自学三个途径。例如秦越人启鹊,在春秋战国时期“名闻天下”。他精湛的艺术,就是由他的老师长桑君传授的。东汉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创六经辩证,其成就即源于自学。明代李时珍出身于一个中医家庭,他的医术就是由他父亲李言闻家传的。在没有正式的中医学校以前,学中医确不外以上三种途径,而这三种途径我都亲身经历过。
父亲生前教育我:他和老师只能把我引进门,能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医,要看自己是不是努力学习;是不是合格,要群众来批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在父亲、老师的严格要求和谆谆教诲下,至今仍然不断学习。学习是我人生要素之一,无论工作多忙,决不废读,每天读书、看报列为常课,活到老,学到老,把一切献给党的中医事业。
我深深体会到,能不能学有所得,第,要在“专”字上多下功夫。“术业有专攻”,要专心致志地学,才能学有所得。首先是要持之以恒,不能中断,更不能半途而废。第二,要在“钻”字上多下功夫要弄清楚有些还不理解的问题,必须刻苦钻研,认真思考,反复探索。要知难而进,要敢于攻破难关。切忌浅尝而止,不求深入。第三要在“参”字上多下功夫。参,即参合查考之意。各家学说以及有关的文献资料,都应当参考,从中会得到较多的启发。博览群书,触类旁通,择善而从,开卷有益,自然思路广阔而不囿于一家之言。这也是治学之要。第四,是要在“攀”字上多下功夫。学无止境,总是由浅入深,由粗到精,而且还需要精益求精。所以必须要有勇于攀登高峰的雄心壮志。不能有“差不多”的思想,一定要力争上游。这也是治学的要点。总之,要学会任何一门科学技术,都不是轻而易举的,而且决没有什么捷径。韩昌黎《进学解》一文,首先指出:“业精于勤,荒于嬉爹行成于思,毁于随。”他将关于学习成功与失败的正反面的经验教训简明扼要地总结出来了。上一辈在我学习的过程中,也经常用这类话教育我,因而体会较深。的确是如此,在思想上、工作上丝毫都不能放松,稍一放松,不仅会荒废学业,而且工作上也会造成一些损失。
胡耀邦同志曾经指出,我们应当“一要知情,二要出力。”我是普通一中医,虽然从事中医工作已五十余年,而碌碌无所长。
但还可以说是一个知情人,同时,还可以发挥余热,为中医事业出力。以上所讲在学习中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都是我亲身体验过的,其中失败的教训对我的教育意义更大。因限于篇幅,没有详谈,好在来日方长,今后将借《光明中医》这块园地在和同志们谈心。
光明中医函大是汇集全国有志振兴中医的同志于一堂的大学校,其中包括在职的卫生人员及管理干部、城乡知识青年、科技工作者和中医爱好者,以及离休和退休的于部。真是从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这在中医教育史上,是一个空前的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