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展示

兴中明医旗下光明中医网校logo  系统自学中医第一平台

搜索

回顾光明中医函授大学副校长王伯岳对光明新学员的讲话

浏览: 发表时间:2019-04-26 16:03:38

光明中医函授大学副校长王伯岳:

光明中医函授大学王伯岳

光明中医函授大学86级的同学们:你们好!值此新学年开学之际,我代表函大总校、分校领导,全体教员和工作人员,代表函大85级的全体学员,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同学们,当你们迈进中医的殿堂,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学好中医?现在,我受函大校领导的委托,以一名老中医的身份,就这个问题与同学们谈谈我学习、临证的体会,供同学们参考。学中医难,学传统的古代医学尤其难。首先,语言、文字上的困难却是一大障碍。

过去我们读的是木刻线装书,连断句都困难,老师只给指定篇章,要我们先读,他后讲。在这期间,先要把不认识的字、似懂非懂的词义自学几次;要学会用工具书,会查字典、词典,或查参考书。对所要学的篇章有了感性认识,然后听老师讲解,上升为理性认识。这种学习方法使我们深受其益。学无止境。若要深造就必须不断地学习。

孙思邈自谓他“青衿之岁,高尚兹典,白首之年,未常释卷。”这种老当益壮的精神,令人景仰。这段话含义很深,对于我们学习古代传统医药学具有极其深刻的指导意义。

祖国医药学内容丰富,它包含了文学、史学、哲学等多学科知识。同其他文化一样,总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不同的历史时期,祖国医学在学术思想和医疗技术上,都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有精华,也有糟粕,总的说来,精华多于糟粕。例如历代各家学说,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扬。

因此,我们必须理解历史发展的继承性,同时也要看到历史发展的局限性,关键在于要有识别能力。只有经过系统学习,全面掌握,才能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才不致把清华当成糟粕而丢掉。古人错解的,可以正讹;我们有惑而不解的,可以存疑。所以应当认真思考,不能人云亦云。

学习总是由浅入深,由不全面到全面的。所以必须不断地学习,而且要分阶段地学习,循序渐进,博学慎思,才能学有所得。好高骛远,浅尝而止,都是引以为成的。

学习主要自己努力。教师诲人不倦,希望每个同学都成才,但是“大匠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所谓巧,即是技巧、技艺之意,能工巧匠是对技艺高超的人们的赞誉。古代医工,有神、圣、工、巧之分,都系指其技艺高明而言。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非高不可攀,而是要有自知之明,首先要衡量我们自己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学习的方法是否得当,特别是学习的意志是否坚定,有无吃苦耐劳的精神。只要具备思想上的正确认识,行动上的努力实践,老老实实地学,诚心诚意地学,就一定学有所得,成为受群众信赖的、名副其实的高明中医。

我们提倡一定要狠练基本功,这是为了打好基础,而中医的理论体系则是基础的基础,治法,治则、立方、造药,都是以理论作指导的,今天,我们把中医理论与医疗实践密切联系,是发扬祖国医药学的必要条件。

中医对于疾病的诊治,都有很强的原则性,既要求基本,又要知其标。《素问·标本病传论》谓;“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怎样才能知其本尾?那就需要认真分析。书中说:“病发而有余,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而不足,先治其标,后治其本。”关键在于“谨察间甚,以意调之。”所说以意调之,不是以意妄为,而是对具体情况要作具体分析,判明是在标或在本,是不足或有余,然后根据谨慎审查所得的情况进行调制。这也是重要的方法。

至于中医的阴阳、五行、赃象、经络、病因病理以及四诊、八纲、治则、方药等,就不在此一一赘述了。这一系列学说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在医学领域里,理论联系实际,思想方法与医疗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素问·宣明五气篇》指出:“久视伤血,久经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睹病源候论·虚劳候》谓:“五劳者,一曰志劳,二曰思劳,三曰心劳,四日忧劳,五瘦劳。”又曰:“大饱伤脾,脾伤,善噫、欲、面黄。二曰大怒气逆伤肝,肝伤,少血。三曰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肾伤,少精、腰背痛、厥逆下冷。四曰形寒,寒饮伤肺,肺伤少气,咳嗽、鼻鸣。五曰忧愁思虑伤心,心伤,苦惊、喜忘,善怒。六曰凤雨寒暑伤形,形伤,发肤枯夭。七曰大怒恐惧不节伤志,志伤,恍惚不乐。”总之,这些都是情志引起的疾患,主要是由精神因素所造成而不是局部实质病变。《医学纲目》谓:“心劳血损,肝劳神损,脾劳食,肺劳气损,肾劳精损。”补充说明了精神因素会影响各脏的实质而发生疾病。这可使我们进一步理解祖国医学中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调理和治疗的关系等理论。

清末江阴金生辑《栗香随笔》一书,是尚未付梓的手抄本。书写工楷,为我藏书中精品之一。其中有摄生格言一则,甚为有益。兹抄录如下,以供参考:宠辱不惊,肝木自宁。动静以敬,心火自定。饮食有节,脾土不泄。调息寡言,肺金自全。淡泊寡欲,肾水自足。”这对于人体,内脏以及精神上的调理都全面照顾到了。真正做到心情舒畅,劳逸结合,眠食正常,生活规律,自能却病延年。我国传统医学重视治未病重视调理,很多老当益壮的长寿老人,都有亲身体会。行之有效的调理方法是我们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生要向病家介绍合理的调理方法,这是我们的职责,单有三分医,丢掉七分调理,显然是不当的。

我对这个问题谈得过多,主要是因为我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够,随时感到不安,总想“退思补过”。今天有这个机会和同学们谈心,希望得到帮助,更希望共同提高认识。

中医学博大精深,一定要专心致志地学,以期学有所得。我从事中医工作五十多年了,而真正学到手的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实际上仍然是个学生。“学然后知不足”,至今除繁忙的诊务、会务外,总是不间寒暑以读书作为常课,从不间断。如果说对学习方法有什么体会,那就是第一要持之以恒,第二要有毅力,第三要排除私心杂念,第四要有坚强的意志,百折不回。

以上的学习方法,都是我的父亲和老师对我的教诲。当时对我的严格要求,正是对我的热情爱护。只有严格要求与热情爱护相结合,才能把下一代培养成才。

遵循上辈的教诲,学习学友的长处,都是重要的条件。而最重要的是自我努力,严格要求自己。学习方法固然重要,而端正学习态度尤其重要。光明函大的同学们目前正处于学习阶段,无论是什么学习方式,而大家的愿望总是一致的都希望通过学习,成为合格的甚至成为高明的中医师,为保护人民健康做出贡献。要有这样的学习态度,肯定会学有所成。不过愿望毕竟是愿望,要实现它,就须讲究学习方法了。前面讲过的,不再重复,仅略谈读书方法。

现在的教材主要是讲义,而且还有老师辅导,条件比过去好多了。自学加辅导是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在现阶段是适宜的,但不是唯一的方法。有了这个良好的开端,老须在现有的基础上步步深入。已经学过的,要经常温习,还未学过的,要继续学。所谓“温故知新”这种传统的学习方法是有用的。

读书贵在“知要”,尤其是医学的知与行都须要掌握要点。《素问·至真要大论》“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怎样去识别它的要点呢?全在于你对所掌握的这门知识是否全面理解,是否真知其要。所谓一言而终,不是一句话就完了,而是说你所表达出来的是不是准确的认识和真知其要。《至真要大论》内容很丰富,包括的面很广,单是其中的“病机十九条”,就不是三言两语说得通的。所以强调这一点,以免发生误解。

现在读医书多是选本而不是原著,不适熟读深思而是不求甚解。我年轻时就犯这个毛病。“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直到认识自己的浅薄,才回过头来,重新补课。

同学们参加函大的学习,主要的学习方法就是读书,掌握好的读书方法是关键的一环。除上面所谈的以外,大家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向辅导老师或周围的内行人请教,也可以写信给我们的校刊《光明中医》杂志。

四年的时间虽然漫长,但也是转瞬即逝的。同学们要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时刻牢记我们肩负的光荣使命一一一继承发扬祖国关药学,为四化建设服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www.gmzyw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72080号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