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参加这次会议的,都是各分校主管教学的负责人,今天能汇聚一堂,共商教学管理与教学工作的大计,这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尤其是函大已走过了一段路程之后,进行一番回顾和展望,大有必要。下面,我先谈谈关于分校工作的几点意见,希望同志们能就此展开讨论。
分校的教学工作应在总校的指导下进行。
光明中医函大是一所全国的没有围墙的函授大学,各地均设有分校,如果分校的教学工作各自为政,不利于全校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总校的办学方法(当然包括教学方法),是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得到全国各地名老中医支持和肯定的。我们力争函大的教学思想,既吸收传统的中医教育的优点,又吸收目前中医教育的长处,并将这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探索具有中医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办学方法。
我们的分校,是函大的实体,具体进行教学活动的机构。在总校的指导下,分校应挖掘潜力,集思广益,为振兴中医多做实事。
总校对分校所负的责任是:(1)联系全国中医专家,作为整个函大的后盾,并指导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工作,(2)颁发符合客观情况的教学大纲;(3)提出教学要求,掌握教学进度;(4)组织全校统考;(5)对涉及函大全局的问题作出决定和进行审批。坚定不移地按照函大的办学思想各自创造适合中医函授教学特点的方法。
1,关于教学重点。我们的课程设置分为三个阶段:基础课、专业课和开拓知识面的讲座课。同志们可据此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
我们全部学科为28门,而所有的重要课程,都已包括其中。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有所侧重,突出重点,不要面面俱到,平分秋色。
譬如哲学思想史这门课的教学,可先要求学员像读小说那样,先通读一遍。然后把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等重点内容掌握了,基本上也就行了,而不用要求学员钻进哲学这一领域中去。因为我们培养的并不是哲学工作者,而是中医师。因此,对哲学有一般了解也就够了。
对于基础课,不管是普通基础,还是专业基础,都应认认真真地去抓,务使学员扎扎实实地打好中医学的基础,这是极其重要的。基础知识,往往给人们一种枯燥乏味、死板生硬、与临证处方关系不大的印象学习基础知识,又往往会引起一心想走捷径人们的非议。但古今无数名医成才的经验告诉我们,教学必须从基础入手。假若基础不牢,将来如何深造?如何接受更深的知识?无论如何,都应紧紧抓住这个问题不放,不能有丝毫的动摇与松懈,否则,便会把学员引入歧路!
2,关于各自创造适合中医函授教学方法的问题。只要办学思想正确,教学计划清楚,培养目标明确,你们可以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怎样好就怎样办,用不着拘泥于总校有无具体规定。各分校的办学条件,所处环境等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总校不可能也无必要对每个分校的每一举动作出统一的规定。在上述首提下,应该抱着对学员负责的态度,勇于创造、善于创造出确有实效的教学方法。这要靠各分校的领导同志努力拼搏,千方百计、兢兢业业地去开拓。为了培养中医的后人才,各分校来个竞赛,看哪个分校办得好,教得好,学得好。
3,关于提高对中医人才和中医知识价值的认识。要认识这个问题,必须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从中国医学发展的长河中,从世界医学发展的趋势中,从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实际效果中,才能客观地得出正确的结论,才能提高对中医人才和中医知识价值的认识。分校领导应带头认识这个问題,团结你们所在地的老中青中医人员,广泛结交周围的同志,这样,才能获得支持和帮助,共同搞好中医函授教育事业。这一问題解决了,才有可能做发现、培养、扶植、推荐中医人才的工作。各地的中医人才,是我们的骨干力量,是中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坚实基础,这是万万不可忽视的。
对于学员中素质好、学习好、有发展前途的人才,我们要善于发现,发现一个,扶持一个,尽可能给他们提供脱颖而出的最佳条件。这样的人才,发现一个不嫌少,发现成千上万个不算多。对于人才的培养,我们有一些打算,希望你们能认真推荐上来,我们将通过各种形式“加开小灶”,加速中医人才的成长。我们的很多顾问,都表示愿意带光明中医函大的优秀学员。如果我们这些顾问每人带上三、四名学员,那么,若干年后,便可为社会培养出一大批中医人才了,这可是造福人类的大事啊,此外,我们还可向学员们征集论文,激发学员们的学术研究兴趣,择优选取,汇编成册,公开出版。这也是目前可以办实的。
然而,要打实这些目标,并非轻而易举的。因此,希望同志们在工作中,要极大程度地提高对人才问题的认识,积极发现,认真培养。
4,关于学籍管理和教学质量。这是函授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函大学员来源是相当广泛的,假若学校方面不加强学籍管理工作,那么,将导致函授教学工作的被动,造成学员的不实或部分得不到、或不能及时得到学校方面的资料及其他信息。而这是函授教学中的极其严重的问题,因此,必须切切实实做好学员的学籍管理工作,不允许马虎大意。当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客观的难题(如学员报名字迹潦草、地址残缺、投递问等)但我们仍应主动、积极、耐心地去解决这个问题,从而管理好学籍。除此之外,学员来人来提出的问題,也应认真对待,及时处理。对于来函大,一定要逐一登记,尽量答复,尤其对边远地区学员的来信,更要认真答复。当然,普遍性问题,可提交总校,以便杂志公开作答。
分校一定要与学员保持联系,要通过辅导站、通过学员、通过老师这三条途径加深对学员的了解。摸清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学员情况。对于一些较有水平的、学习认真,积极性较高的学员,可以请进来参与工作,让其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因为这些学员对其同伴有相当的了解,由他们来帮助做好教学等项管理工作,是沟通分校和学员之间联系的好办法。
教学质量问题,是我们办学的关键。
好中医教学要有三个要素:教材、教师和基地。分校为学员发放辅导材料,这是十分可取的,但在内容上,应与教材尽量保持一致,免得学员无所适从。分校或辅导站选聘教员,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有的教学经验丰富、思路清晰、方法对头的教员,可以请他们多辅导几门课。另外,今后选聘临床指导老师,也不必拘泥于老师所在学位是什么性质的,个体、集体、全民所有制单位都可以,这是后二年要进一步计划和落实的。要发动学员投亲靠友,就近拜师,以解决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
这里要着重指出的是,对学员的基本技能和知识的掌握,要由赢性规定。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如四诊、药性、汤头等,必须牢固掌握。通过何种方法去掌握,可以不求一致,但一定要掌握它。在现阶段,我们谈教学质量问题,焦点所在,便是基本技能和知识的掌握与否,请同志们切切重视。
关于分校问题,我就谈到这里。以上所谈的,还要在具体工作中实施,还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出修改和补充,希望同志们提出修改和补充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