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概论》一书,旨在介绍中医药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深入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临床各科的基础。学员在自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独立思考能力,尽可能地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分别主次,循序渐进。在此基础上,结合复习思考题进行自我练习和测试,以巩固已经掌握的学习内容,提高自学效果。
复习思考题:
1. 简述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2. 中医学中的唯物辩证观表现在哪些方面?
3. 简述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4. 简述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5. 简述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6. 简述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7. 简述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8. 试述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关系。
9. 何谓藏象?
10.“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是什么?
11.“藏象学说”的特点是什么?
12.“脏”与“腑”在功能特点上有何不同?
13. 简述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14. 为何说“小肠主液”?
15. 简述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16. 简述肺与大肠的关系。
17. 简述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18. 简述胃的生理特点。
19. 为什么说“脾胃为后天之本”?
20. 为什么说“肝体阴而用阳”?
21. 简述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22. 简述三焦的生理功能。
23. 简述五脏间的相互关系。
24. 你如何理解“六腑以通为用”?
25. 女子胞的生理功能与哪些脏腑经络有关?
26. 气有哪些生理功能?
27. 气运动的基本形式是什幺?
28. 谈谈“营气”与“卫气”的关系。
29. 血的生成与运行和哪些脏腑有关?
30. 简述津液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31. 为什么说“气为血之帅”?
32. 什么是经络?经络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33. 十二经脉循行、走向、交接规律是什么?
34. 熟记十二经脉的循行。
35. 什么是奇经八脉?临床上有什么意义?
36. 经络系统在人体中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37. 临床上如何应用经络辨证?
38. 经络学说在指导临床治疗上有什么意义?
39. 人体发病与否和哪两方面因素有关?为什么?
40. 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各有何主要特点?
41. 情志致病与六淫致病有何不同?
42. 痰饮、淤血的概念是什么?
43. 何谓病机?中医学对病机如何认识?
44. 望诊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神”在望诊中有何意义?
45. 舌诊为什么可以了解内在病变?
46. 舌质、舌苔的变化有何临床意义?
47. 舌质、舌苔在外感病中的临床意义有何区别?
48. 察小儿指纹有何临床意义?
49. 问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0. 哪些主要疾病可以出现潮热?如何区别外感与内伤之恶寒?如何鉴别外感与内伤之发热?
51. 汗出(正常的和病态的)的机理是什么?
52. 何谓脉象?何谓“胃、神、根”?胃神根在临床上有什么意义?
53. 简述病脉与主病。
54. 什么是证?什么是辨证?辨证方法有几种?
55. 八纲辨证和其他辨证方法有什么关系?
56. 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57. 表证入里与里证出表的机理是什么?
58. 真假寒热虚实的辨证要点是什么?
59. 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主要适用于哪类疾病的辨证?
60. 怎样理解“既病防变”的防治原则?
61. 为何必须“治病求本”?
62. 何谓“反治”?常用的“反治法”有几种?
63. 如何使用“标本先后”的治疗原则?
64. 如何理解“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65. 如何使用“汗法”?
66. “和法”适用于何证?
67. “消法”与“下法”有何区别?
68. 简述“八法”的配合使用。
69. 常用的药物外治法有几种?
70. 药物的四气、五味指的是什么?它们各有何临床意义?
71. 何谓升降浮沉?它们主要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各有何临床意义?
72. 药物归经指的是什么?
73. 药物的炮制方法有哪几类?
74. 药物的“七情”是什么?它们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75. 《十八反药歌》、《十九畏药歌》、《妊娠禁忌歌》的内容各是什么?
76. 何谓方剂?把药物配伍组成方剂有何意义?
77. 方剂中的君、臣、佐、使药各有何作用?
78. 举例说明药物配伍变化的临床意义。
79. 何谓“七方”、何谓“十剂”?
80. 汤剂、散剂、丸剂、膏剂的作用有何差异?
81. 学习中医药学概论第十章得到什么启示?
82. 如何理解“努力钻硏中医古籍文献和长期坚持临床实践”是中医成才的两大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