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是中医临证医学的基础,历代被奉为医家之圭臬。它的辨证思维方法,辨证论治体系,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学术的发展,因此它便成为一部学习和研究中医的必读之书。
复习思考题
390、你对脉分阴阳的意义是如何体会的?
391、脉有阳结、阴结,亦有阳微、阴衰,应如何进行辨认?
392、促脉与结脉都有动而中止的特点,临床应如何区分?
393、动脉有滑数之似,但又有不同,你是怎样体会的?
394、弦脉与紧脉有什么不同?如何体会两脉之特点?
395、为什么说“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会出现什么?芤则又会出现什么?
396、何谓欲愈之脉?何谓应时之脉?何谓欲解之脉?何谓战汗之脉?
397、表里脏腑之诊的脉法为何?
398、试述趺阳如经之脉,少阴如经之脉,以及趺阳病脉与少阴病脉。
399、趺阳脉浮而数,医用下法,从其脉证变化推论可能有哪些证候出现?
400、为什么患病之后,夏月盛热,欲着复衣;冬月盛寒,反欲裸其身?
401、命绝与五脏气绝之脉证为何?请讲述其理?
402、如何辨痈肿初发之脉证?
403、脉散与形损为什么属于死候?
404、什么是四时平脉、五脏平脉,阴阳相等之平脉?
405、病脉的变化是怎样产生的?举例加以说明。
406、为什么说呼吸为脉之头?“内实外虚”和“外虚内实”的脉搏特点是什么?
407、为什么必须四诊合参?如果只凭脉诊一法,将会出现什么问题?
408、为什么人恐怖则面白而脉细?
409、人愧为何脉浮?为何面色赤白无定?
410、津液不足的脉证为何?
411、什么是伏气?如何辨认伏气发病?
412、什么是举按寻手法?什么是根脉?什么是损脉?
413、什么是非时之脉的相乘及纵、横、顺、逆?
414、肝、心、肺的平脉各是什么?
415、有胃气与无胃气在脉象上的表现有何不同?对疾病的预后有何影响?
416、为什么肥人责浮,而瘦人责沉?如果肥人脉浮,应当责其什么病证?
417、寸脉下不至关,尺脉上不至关,其原因为何?
418、脉病人不病,人病脉不病,各说明了什么问题?于临证有什么指导意义?
419、“翕奄沉”名曰滑,它的脉态应如何体会?为什么说紧脉主寒,而又说主虚寒?
420、寸口脉侯荣卫之虚实,以本篇原文为依据,试述寸口的不同脉象及主病。
421、趺阳脉候脾胃之虚实,以本篇原文为依据,试述趺阳的不同脉象及主病。
422、少阴脉候肾气之盛衰,“尸厥”病的少阴脉脉象是什么?并简述其机理。
423、什么是有胃气之脉?为什么脉有胃气则生?
424、病邪入脏入腑,其脉为何?试言其理?
425、什么是四时正气为病?什么是时行之气为病?举例说明之。
426、什么叫伏气为病?什么叫更感异气为病?举例说明之。
427、何谓两感于寒?为什么两感较一经感寒为重?
428、试就本篇内容,谈谈人和自然的关系。
429、痉病的证候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伤寒的类证?
430、试述痉病的类型及它们的鉴别?
431、湿痹的证候特点及治疗原则为何?
432、风湿、寒湿、湿热在证候表现上有哪些不同?
433、暍病的证候特点是什么?对暍病夹湿应如何辨识?
434、暍病伤人气阴的病机为何?
435、为什么“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可以作为太阳病的提纲?
436、为什么说太阳中风的病机是“卫强营弱”,太阳伤寒的病机是“卫闭营郁”?二证的临床表现有何异同?鉴别要点是什么?
437、预防太阳之邪传变,为什么要“刺足阳明”?
438、以寒热辨阴阳的辨证意义是什么?
439、太阳中风本有汗,为什么还要用桂枝汤发汗?
440、发什么样的汗,才能达到祛邪而不伤正的目的?
441、以原文为据,试述桂枝汤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442、举例说明在阴阳两伤时,仲景是如何治疗的,为什么这样做?
443、试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临床意义。
444、桂枝加葛根汤中用葛根的意义是什么?
445、桂枝去芍药汤证,为什么不用芍药?
446、试述麻黄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葛根汤的适应证及方义。
447、麻黄汤证、小青龙汤证、葛根芩连汤证皆有喘,其喘的病机有何不同?
448、你对“病常自汗出”和“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的病机是怎样理解的?桂枝汤为什么可治这两种病证?
449、太阳伤寒表实证为什么药后可出现衄解或不药而自衄作解?在临证中若遇到伤寒见衄时,应怎样处理?
450、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什么样的喘证?
451、你怎样理解“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452、麻黄汤,小青龙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麻杏石甘汤,葛根芩连汤证中皆可见到喘,其喘的病机和其他证候有何不同?应怎样区别使用这五方?
453、新加汤证的身疼痛与麻黄汤证的身疼痛,病机有何不同?
454、苓桂术甘汤证和苓桂甘枣汤证有何异同?
455、干姜附子汤证和茯苓四逆汤证有何异同?
456、厚姜半甘参汤证是实证还是虚证?本方药量比例应如何掌握?
457、试述太阳膀胱蓄水证的病因、证候、病机、治则与治疗方药。
458、茯苓甘草汤的适应证为何?
459、为什么把热扰胸膈证称作“虚烦”?
460、你对服栀子汤后“得吐者,止后服”如何理解?
461、试述虚烦证的特点及栀子豉汤的方义。
462、试述真武汤证的因、机、证、治。
463、麻黄九禁为何?
464、试论战汗、冒家汗出的机制与证候表现?
465、试述小柴胡汤证、大柴胡汤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的因、机、证、治。
466、你对少阳兼里虚先用小建中,后用小柴胡的治疗方法怎样认识?
467、试述桃核承气汤证的因、机、证、治。
468、火逆变证的特点是什么?通过学习本段,你有哪些收获?
469、桂枝加桂汤,桂甘龙牡汤,以及救逆汤的适应证和病机各是什么?
470、试述太阳蓄血的因、机、证、治。
471、太阳蓄水与太阳蓄血证,病位皆在下焦,其临床表现有何异同?
472、试述大陷胸丸证、大陷胸汤证、小陷胸汤证、三物白散证的异同。
473、运用大陷胸汤须注意什么问题?
474、大结胸证有类似太阳病与少阳病之处,如何进行鉴别?
475、血室指什么?它与肝胆有什么关系?
476、热入血室证应如何辨认与治疗?
477、结胸证与痞证有何异同?
478、五个泻心汤所治痞证应如何区分?
479、试述恶寒一证的辨证意义。
480、白虎加人参汤的主治证为何?
481、对桂枝附子汤证、去桂加白术汤证、甘草附子汤证作一鉴别。
482、试对太阳病篇中滋阴养血益气方药作一分析。
483、试述阳明病提纲的含义。
484、阳明病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又为何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
485、太阴病在什么情况下易转为阳明病?
486、阳明病身痒与太阳病身痒的病机有何不同?
487、试讲解第〔189〕条原文的精神和意义?
488、辨阳明中风与阳明中寒之异同。
489、试述湿热黄疸的发病机理及主证。
490、“心中懊憹而烦”一证在辨识湿热黄疸的意义为何?
491、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必鼻衄的机理为何?
492、阳明病,小便次数减少,而大便为什么不成硬?
493、阳明病禁下证有哪些?为什么不可攻下?误下后可能导致什么后果?
494、谵语和郑声有何区别?
495、试述谵语、潮热、濈然汗出的辨证意义。
496、阳明病大便成硬与未成硬的脉证表现各是什么?
497、三承气汤的方义及治则有何异同?
498、一般来说,胃有热则消谷善饥,但论中却说阳明病反不能食者,此有燥屎也。你如何理解?
499、第[219]条三阳合病中“自汗出”一证有何特殊意义?
500、何为“阳明开手三法”?试从证治角度加以分析。
501、猪苓汤临证运用应注意什么?为什么?
502、第[229]条有“发潮热”,第[230]条有“不大便”,为何均以小柴胡汤治疗?
503、试述小柴胡汤在阳明病中的应用。
504、试述导便法的适应证及使用方法。
505、试述茵陈蒿汤证的证治特点。
506、阳明蓄血的病因病机及主证如何?
507、怎样辨别阳明病的可下证?
508、阳明腑实证一下不解,还可再下的道理是什么?
509、第[242]条中的“小便不利”一证有何辨证意义?
510、从吴茱萸汤的方药组成来分析其治疗范围及其适应证。
511、何谓脾约证?如何治疗?
512、试述阳明大便不下的几种不同治法。
513、如何辨别燥屎是否已成?
514、试述阳明三急下证的证候及治疗机理。
515、本论中二阳合病下利的证治各如何?
516、试解释第〔256〕条“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之理。
517、阳明蓄血证的证治为何?
518、何谓阳明热证、腑证?何谓气分证、血分证?
519、试述寒湿发黄的成因及治则。
520、湿热发黄的证治为何?
521、少阳腑热与经气不利证的表现与病机是什么?为何用小柴胡汤一方统治?
522、你怎样理解少阳主枢?
523、试述太阴病腹满和腹痛的不同类型及其病机与证治。
524、太阴脾虚脏寒下利证和太阴阳复邪却下利而自愈证,其临床表现和病机有何不同?
525、试比较桂枝加芍药汤、小建中汤与桂枝加大黄汤的证治异同。
526、太阴脾虚脏寒下利证的治疗为什么不说XX方主之,而统言“宜服四逆辈”?
527、试述少阴病提纲的辨证意义。
528、少阴寒化证的特点是什么?出现心烦、口渴的机理是什么?
529、少阴寒盛亡阳的脉证及病机如何?
530、少阴病为什么禁汗、下与火劫?
531、试将少阴病的顺证与逆证进行归纳与分析,看看判断其预后的关键是什么?
532、少阴病为何会有寒化与热化之异?
533、四逆汤证、白通汤证、通脉四逆汤证的证治有何异同?
534、真武汤与附子汤在药物组成上只有一药之差,其功效与适应证有何不同?
535、太少两感的证治为何?
536、黄连阿胶汤证和猪苓汤证皆可见到心烦不得眠,二者的因、机、证、治有何异同?
537、桃花汤适用于什么样的下利?它属于什么治法?
538、猪肤汤、甘草汤、桔梗汤、苦酒汤、半夏散及汤分别适用于何种咽痛证?
539、仲景为什么以寒热错杂证作为厥阴病的提纲?
540、“厥”的含义是什么?其基本病机为何?试述寒厥,热厥,蛔厥,脏厥,血虚寒厥,水阻胃阳致厥,痰阻胸阳致厥的因、机、证、治。
541、乌梅丸、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与麻黄升麻汤皆为寒热兼治之剂,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主治证有何不同?
542、厥阴热利的证治为何?
543、何谓“除中”,临证怎样辨除中?
544、为何本篇(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附入了众多呕、哕、下利之证?
545、霍乱的成因及主要临床特征是什么?
546、试比较四逆汤、通脉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的证治异同。
547、何谓阴阳易、劳复、食复与房劳复?其临床表现与治法各是什么?
548、牡蛎泽泻散与十枣汤皆可攻水,其适应证与方药组成有何不同?
549、竹叶石膏汤与白虎加人参汤的适应证与方药组成有何异同?
550、通过对本篇不可发汗诸条及误汗后变证的学习,你怎样体会仲景护阳气、存津液的精神?
551、结合桂枝汤方后注,谈谈使用汗法时应当注意的事项。
552、以本篇(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六)原文为据,归纳汗法的分类与代表方。
553、以本篇(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第十七)原文为依据,试将汗后诸病证治作一归纳总结。
554、以本篇(辨不可吐第十八)原文为依据,试述吐法的禁忌证及误吐的变证。
555、以本篇(辨可吐第十九)所集原文为依据,试述吐法的适应证及使用吐法的注意事项。
556、本篇(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搜集了哪些不可下证?试从原文为依据进行归类总结。
557、以本篇(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原文为依据,归纳总结下法的临床应用。
558、通过本篇(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的学习,你对“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原则有何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