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口诀是中医临证的基本功。口诀中所包括的方剂,均为历代著名医家反复应用于临床而行之有效的成方。绝大多数方剂的组成和配伍十分科学严谨,成为后世临床的规矩准绳。特别是对于初学或临床经验不多的青年中医,牢记并应用口诀中的成方,就显得意义更为重大。刚踏上临床岗位的医生,面对复杂的病证,往往茫无所措,临时组方,难免失于严密和切中肯綮(qǐng)。
若有成方在胸,即可据证加减,有条不紊。即使对于有多年临床经验的医生来说,应用成方一则便于观察疗效,二则便于总结经验,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此基础上还可自拟有效新方。如果胸无成方,往往朝方夕改,无一定准则,要想有所提高是难以办到的。所以,必须牢记常用方剂口诀,数量当然多一些好。
方剂口诀大致由方名、药物、主要作用、主治病证等内容组成。由于受字数限制,有的口诀只有方名和药物,有的药物名称不得不简化为二个字,或一个字;有的口诀,为押韵,用字受限,所以选取的字不得不理解其引申意义等等。因此理解口诀字义,不能停留于字面和字的本义上,要从全句去理解字义。
背诵口诀时,要边背诵边联想口诀中所指药物的全称,这样口诀记住了,药物组成也就真正记住了,否则背熟了也不知其所云。本文就只口诀中药物简化称呼及难字、词作一简要说明,以配合口诀背诵。至于口诀中涉及的大量医学术语、药物组成及剂量、配伍意义、方剂的功用、每一方剂的作用特点等,将在《方解》一书中详细介绍。
解剂表:
1.麻黄加术汤 术:白术。
麻杏苡甘汤 苡:薏苡仁。
3.大青龙汤 桂:桂枝。草:甘草。
4.九味羌活汤 苍芷:苍术、白芷。
大羌活汤 连知己独:黄连、知母、防己、独活。
5.葱豉汤 肘后:即《肘后方》,晋•葛洪著,原书已佚,现存者为梁·陶弘景增辑本。
活人葱鼓汤 活人:宋•朱肱《南阳活人书》
8.银翘散 银荆牛:银花、荆芥穗、牛蒡子。
银翘汤 竹草麦地:竹叶、甘草、麦冬、生地。
9.柴葛解肌汤 陶氏:明•陶华。本方出自陶氏《伤寒六书》。
程氏柴葛解肌汤 程氏:清•程钟龄。本方出程氏《医学心悟》。羌石芷丹地二母:羌活、石膏、白芷、丹皮、生地、知母、贝母。
11.葱白七味饮 外台:即唐•王焘撰《外台秘要》。千扬水:指将煎药用水用勺扬之千遍。
13.再造散 本方口诀第二句之“参”字,为加入之义。谙:(ān庵)熟悉,明白。
15.连翘败毒散 玄薄升柴归桔风:玄参、薄荷、升麻、柴胡、当归、桔梗、防风。芩:黄芩。
16.正气天香散 乌姜:乌药、干姜。
17.射干麻黄汤 冬花味姜辛夏:款冬花、五味子、生姜、细辛、半夏。
18.升麻葛根汤 阎氏:宋•阎孝忠,著《小儿方论》。
20.清咽汤 枳前:枳壳、前胡。榄:橄榄。
涌吐剂2 三圣散 瓜防芦:瓜蒂、防风、藜斧。虀:(ji机)虀汁即菜水。
4.参芦饮 丹溪:元•朱震亨,人称丹溪翁,著《丹溪心法》等。
泻下剂3.大陷胸丸 杏葶:杏仁、葶苈子。
4.十枣汤 遂戟花:甘遂、大戟、芫花。控涎丹 芥:白芥子。
5.疏凿饮子 苓腹椒:茯苓皮、大腹皮、椒目。
8.麻子仁丸 土:指脾胃。脾胃在五行中属土。幽:引申为隔塞不通。
9.五仁丸 桃:桃仁。松肉:松子仁。
13.增液承气汤 参地冬:玄参、生地、麦冬。
和解剂2.蒿芩清胆汤 蒿芩:青蒿、黄芩。碧玉: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
4.逍遥散 芍术姜薄:白芍、白术、生姜、薄荷。
加味逍遥散 丹栀:丹皮、栀子。
8.达原饮 朴槟:厚朴、槟榔。
柴胡达原饮 枳青荷:枳壳、青皮、荷叶梗。
表里双解剂3.防风通圣散 术:白术。
6.五积散 苍枳姜桂:苍术、枳壳、干姜、肉桂。
清热泻火剂4.清营汤 鞠通:清•吴瑭,字鞠通。
丹元连地麦:丹参、元参(玄参)、黄连、生地、麦冬。银翘:银花、连翘。
清宫汤 加莲用心:加用莲子心。
5.犀角地黄汤 丹:丹皮。
6.清瘟败毒饮(散应改为饮)丹石:丹皮、石膏。芍:赤芍。
化斑汤 白虎:即白虎汤。
8.普济消毒散 鼠:鼠粘子,即牛蒡子,部分处方又名大力子。蓝根:板蓝根。
9.泻心汤 仲师:指张仲景。
11.清心莲子饮 石莲:石莲肉(子),即莲子经霜后变硬色黑而能沉于水中,故称石莲子。参:人参。
12.龙胆泻肝汤 偕:(jie皆)俱,共同。在此指几种药物共同组成此方。
当归龙荟丸 木:木香。
13.泻青丸 龙脑:即冰片。
14.左金丸 茱连六一:指原方黄连六两,吴茱萸一两。
香连丸 萸:吴茱萸。
连附六一汤 连附六一:黄连六钱,附子一钱。
17.清胃散 益:增加。
19.苟药汤 洁古:金•张元素,字洁古。 黄香桂:大黄、木香、肉桂。
祛暑剂1.清络饮 竹丝银扁翠衣:鲜竹叶、丝瓜皮、鲜银花、鲜扁豆花、西瓜翠衣。
2.清宣金脏法 金脏:肺在五行属金,故称肺为金脏。马杷蒌桑:马兜铃、枇杷叶、瓜蒌、冬桑叶。
3.香薷散 豆朴:白扁豆、厚朴。
新加香薷饮 豆易花:扁豆改换为扁豆花。
5.桂苓甘露饮 河间:金•刘完素,居河间县,后人因此称完素为河间。五苓:五苓散,由茯苓、白术、泽泻、猪苓、桂枝组成。
6.清凉涤暑法 六一:即六一散。蒿扁瓜衣:青蒿、扁豆、西瓜翠衣。通:通草。
开窍通关剂1.牛黄清心丸 郁砂:郁金、砂仁。
安宫牛黄丸 雄犀珠冰麝:雄黄、犀角、珍珠、冰片(又名梅片)、麝香。
2.至宝丹 息香:安息香。
3.紫雪丹 朱:朱砂。丁沉木麝升玄草:丁香、沉香、木香、麝香、升麻、玄参、甘草。
4.菖蒲郁金汤 沥姜:竹沥、姜汁。玉枢丹:又名紫金锭,系成药,为温开之剂。
5.神犀丹 犀君:以犀角为主(君)药。参蒲:玄参、石菖蒲。豉粉银翘蓝:豆豉、花粉、银花、连翘、板蓝根。
7.小儿回春丹 二连:黄连、胡连。珠黄星:珍珠粉、牛黄、胆星。天竺:天竺黄。
9.苏合香丸 息香:安息香。木丁薰陆荜:木香、丁香、薰陆香(即乳香)、荜拨。沉呵附(呵应改为诃):沉香、诃子、香附。
10.通关散 皂:皂角。
温里回阳剂3.小建中汤 沉疴:顽固难治的病证。
5.四逆汤 教:改为救。
浆水散 良桂:良姜、肉桂。
8.黑锡丹 金铃蔻:金铃子(又称苦楝子、川楝子)、肉豆蔻。芦巴起纸茴沉木:胡芦巴、阳起石、破故纸、茴香、沉香、木香。
11.暖培卑监法 卑监:指五行中土气不足,在此指脾气不足。脾在五行属土。喜升葛根喜燥苍:意为葛根有升阳作用,苍术有燥湿作用。四君:四君子汤。
消导化积剂1.保和丸 菔子:莱菔子。
2.枳实导滞丸 曲术:神曲、白术。
3.木香槟榔丸 枳柏:枳壳、黄柏。
4.香砂枳术丸 香砂:木香、砂仁。
5.健脾丸 连:黄连。
6.枳实消痞丸 麦夏曲姜:麦芽曲、半夏曲、干姜。
7.葛花解酲汤 蔻青陈二苓:白豆蔻仁、青皮、陈皮、猪苓、茯苓。酲(chéng呈):酒醉。
8.蟾砂散 桔汤:用陈皮煮水。橘有时也写作“桔”。
9.鳖甲煎丸 硝黄射:赤硝、大黄、射干(又名乌扇)。桂丹芍姜:桂枝、丹皮、芍药、干姜。阿:阿胶。
补益剂1.四君子汤 饵:(ěr耳)食,饲。
六神散 豆:扁豆。
2.参苓白术散 甘莲砂:甘草、莲子肉、砂仁。
资生丸 泽黄麦:泽泻、黄连、麦芽。
6.生脉散 麦味:麦冬、五味子。
7.人参蛤蚧散 宝鉴:即元•罗天益著《卫生宝鉴》。二母:知母、贝母。
8.升阳益胃汤 六君:六君子汤。
9.参麦汤 薛氏:清•薛雪。瓜斛草莲谷:木瓜、石斛、甘草、莲子、谷芽。
11.当归补血汤 东垣:金•李杲,字东垣。白虎:指白虎汤证(即:大热、大汗、大烦渴、脉洪大)。
12.妙香散 二茯:茯苓、茯神。
14.加减复脉汤 羁:(jī基)系住。这里指病邪缠身。
15.磐石散 续:续断,产于四川者称川续断,简称川断。
16.薯蓣丸 薯蓣:山药。防豆阿:防风、大豆黄卷、阿胶。桂姜麦蔹柴曲:桂枝、干姜、麦冬、白蔹、柴胡、神曲。
17.六味地黄丸 茱薯丹泽地:山茱萸、薯蓣、丹皮、泽泻、生地。
杞菊地黄丸 杞菊:枸杞、菊花。
八仙长寿丸 金水:指肺肾。肺在五行属金,肾在五行属水。
18.左归饮 萸药:山茱萸、山药。本条“去除柏鹿益门冬”句,柏应改为杞。
27.月华丸 沙贝:沙参、川贝。药部:山药、百部。
28.石斛夜光丸 丝苁:菟丝子、苁蓉。药:山药。蒺风:蒺藜、防风。
32.升陷汤 张氏:指清末民初名医张锡纯。
固涩剂7.金锁固精丸 芡:芡实。下汤:改为汤下。
9.缩泉丸 脬:(pāo抛)膀胱。
台乌:天台乌药。
理气剂6.天台乌药散 青楝:青皮、川楝子。
理血剂8.通窍活血汤 汤名中“生”,改为“活”。
12.十灰散 柏茅茜荷丹榈:侧柏叶、茅根、茜草根、荷叶、丹皮、棕榈皮。二蓟黄:大蓟、小蓟、大黄。
13.四生丸 愜:(qiè怯)满足、满意。
14.咳血方 蒌海:瓜蒌仁、海浮石。瘳:(chōu抽)病愈。
17.黄土汤 术附:白术、附子。
18.胶艾汤 妇人良方:书名,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单:改为草,即甘草。
治风剂2.大秦艽汤 辛:细辛。
3.三生饮 乌附星:生川乌、生附子、生南星。
6.舒筋汤 桐术:海桐皮、白术。
7.玉真散 星麻:南星、天麻。
10.钩藤饮 参麻:人参、天麻。
13.大定风珠 复脉:指加减复脉汤。三甲味:龟板、牡蛎、鳖甲、五味子。
小定风珠 阿龟:阿胶、龟板。
14.镇肝熄风汤 赭茵龙:代赭石、茵陈、龙骨祛湿剂1.不换金正气散 功:改为加。
3.藿香正气散 夏曲:半夏曲。
5.三仁汤 白通滑竹:白通草、滑石、竹叶。甘澜:甘澜水,指流水。
7.二妙散 苍柏:苍术、黄柏。
9.八正散 草梢:甘草梢。
10.中满分消汤 乌泽青:川乌、泽泻,青皮。茄:毕澄茄。
13.薏苡竹叶散 通蔻:白通草、白蔻仁。
16.五皮散 茯姜桑大腹:茯苓皮、生姜皮、桑白皮、大腹皮。
17.防己黄芪汤 金匮:汉•张仲景《金匮要略》。
21.程氏萆蘚分清饮 心悟:清•程钟龄《医学心悟》 柏菖苓丹:黄柏、石菖蒲、茯苓、丹参。
22.羌活胜湿汤 蔓:蔓荆子。
23.鸡鸣散 瓜橘:木瓜、橘皮。
润燥剂2.翘荷汤 焦栀豆:焦山栀、绿豆。
5.清咽栀豉汤 蚕豉:白僵蚕、豆豉。
6.清咽养营汤 增液汤:由玄参、生地、麦冬组成。
7.臞(qú渠)仙琼玉膏 沉琥:沉香、琥珀。肠:改为胸。
9.养阴清肺汤 郑氏:清•郑梅涧著《重楼玉钥》。
10.五汁饮 麦荠:麦冬汁、荸荠汁。医律:指治疗法则。
祛痰剂1.导痰汤 星枳:南星、枳实。
3.贝母瓜萎散 花:花粉。
5.小陷胸汤 大陷:即大陷胸汤。
柴胡陷胸汤 合成:指柴胡陷胸汤系由小柴胡汤和小陷胸汤合起来加减而成。实:枳实。
6.竹沥达痰丸 竹沥达痰滚痰丸:指竹沥达痰丸是由滚痰丸加味而成。
7.冷哮丸 乌辛:川乌、细辛。皂半曲紫款:皂角、半夏曲、紫菀、款冬花。
10.三子养亲汤 芥苏莱菔:白芥子、紫苏子、茉菔子。
痈剂痈疡阳证:1.仙方活命饮 防草节:防风、甘草节。乳没:乳香、没药。
4.蟾酥丸 枯:枯矾。雄蜗:雄黄、蜗牛。
5.牛蒡解肌汤 丹:丹皮。
7.消瘰丸 参:玄参。
8.透脓散 甲片皂:穿山甲、皂角。
托里透脓汤 青麻:青皮、升麻。
痈疡阴证:2.小金丹 五灵墨:五灵脂、墨炭。
内痈:2.红藤煎 索:元胡索。地丁草:紫花地丁、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