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金鳌中医诊所
《中医药学概论》诸家引文说解阴阳五行学说部分阴阳的相互关系
阴阳的相互关系,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对立和统一两个方面。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由阴阳二气所构成。而事物的发展变化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表现形式,即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本句大意是讲阴阳是自然界万物发生发屐等变化的普遍原则和规律,是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能量的源泉。就是说阴阳是自然界万物的统帅,一切变化(发生、发展、消亡等)都是阴阳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这一观点正是阴阳学说宝贵的唯物主义思想所在。这句话中的“父母”、“本始”、“府”均喻根源之义。句中的“神明”是指万物或自然界隐微莫测的,或巨大显著的变化而言。
“清者注阴,浊者注阳”:
语出《灵柩•阴阳清浊》。清,指无形精气。浊,指有形水谷。阴阳,分别指五脏和六腑。由于五脏是贮藏精气的,所以说“清者注阴”。六腑是传输水谷的,所以说“浊者注阳”。
“阳虚生外寒,阴虐生内热”:
语出《素问•调经论》。本句中的“阳虚”系指表阳虚,因为这里只提到“外寒”,未涉及到内寒,而只有表阳才仅出现外寒。如果是里阳虚(多为脾肾阳虚),就不单单出现外寒,同时应有里寒证。阳虚不能制阴,则阴相对偏亢,故生寒;阴虚不能制阳,则阳便相对偏亢,故生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