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金鳌中医诊所
《中医药学概论》诸家引文说解脏象部分之气和气与血的关系
气,在古代是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一种朴素认识。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认为:气是物质世界的本源,字宙间的一切事物,包括人的生命活动,都是由气的运动变化所产生。
“天地氤氲,万物化生”:
语出《周易·系辞》。氤氲,也写作絪缊、烟煴。指天地阴阳之气相交合。“化生”,中华书局影印原世界书局阮元刻本作“化醇”。醇,是精纯不杂之义。全句大意是:自然界万物是天地阴阳之气交合变化而产生的。当这种观点被引进医学领域就逐渐形成了中医学中气的基本概念。
气运动的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它贯穿于生命过程的始终。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语出《素问•六微旨大论》。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自然界万物变化与存在的基本条件,如果这种升降出入运动停止了,万物就要毁灭。人的生命活动,更是如此。“神机”、“气立”在这里均作生命活动解。但明·张介宾认为:动物“以神为生死之主,故曰衿机。”植物的生存依赖于外界之气,“皆生气根于形之外,以气为荣枯之主,故曰气立。”
“气主煦之,血主濡之”:
语出《难经•二十二难》。对气与血在功能上的不同作了简明地概括。煦,温暖之义。濡,滋润、滋养的意思。讲的是气与血的生理作用。气即阳气,有温化作用。气与血都是人体生命过程的基本物质。在气与血之间,同时存在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密切关系。这种关系可具体分为气能生血、行血、摄血,与血为气之母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