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读(音逗)”,又称断句、离经、点读、点句等。“句读”的目的在于离析经理,使章句分明。“句读”历来为治学者所重视,古人还曾以此作为对初学者进行考核的标准。正确掌握“句读”需要掌握古汉语的各方面基础知识以及其它有关的知识,也是正确理解古文意义的基础,所以古人有“句读之不通,而欲从事于九丘之书,真可谓千载笑端矣”的说法。
尽管大多数古籍已经点校,但在阅读时,仍需读书者具备正确“句读”的能力,方能达到开卷有益。
由于正确的“句读”基于多方面的知识,因此出现误读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情况比较复杂。现在仅举数例,聊以说明最常见的原因。
〔例一〕
方出于矩篇中。所引古方。即有未尽验者。要皆矩也。(《理瀹骈文》128页)
“篇中”后的“。”,应移至“矩”字后。致误原因可能不懂“矩”字的含义,更不知道“方出于矩”的典故。当属不明文义而致误。
〔例二〕
《枫窗小牍》记东坡一帖,录足疾方,用葳灵、仙牛膝二味为末,密丸,空心服,神效。(《香祖笔记》180页)
“葳灵”后的“、”,应移至“仙”字后。葳灵仙、牛膝为两味中药名。此因缺乏医学知识而致误。
〔例三〕
永熙年中,青州从事、检校尚书、兵部郎中王宗仁者,羁游河北。(《搜神后记》112页)
“尚书”后“、”应去。兵部属尚书省,故说“尚书兵部”。此因文史知识欠缺而致误。
〔例四〕
自有此大法之谬。后人因有随时用药之迂论。麻黄桂枝汤者。谓宜于冬月严寒。而三时禁用。(《伤寒来苏集·伤寒论翼》2页)
“论”字后的“。”,应移至“迁”字后。“迂论”两字并不相连。“论麻黄桂枝汤者”这一名词性词组作下文“谓”的主语。此因缺乏语法知识而致误。
〔例五〕
黄帝曰。卫气之在于身也。上下往来。不以期候气而刺之奈何。(《黄帝内经灵枢集注》431页)
本文中“以”字为“已”字之通假。“来”字后“。”应移至“已”字后。此因不明通假字而致误。
以上举例只说明误读的常见因素,当然,原因还很多,在此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