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踏着荆棘过来
——万里同志自学成才记略
要成为丰富知识的拥有者,一是通过上学,一是通过自学。他,正是走的后一条路。也许,起步伊始,他曾徘徊了:或因家境贫寒而苦恼;或因工作繁忙而叹息;或因冷言冷语而畏缩,或因学历低浅而自卑……。而最终,初一学历的翻砂工成为大学副教授,万里同志的自学经历,也许能给我们以启迪,使众多的自学者根绝后顾,毅然前行。
万里同志自幼酷爱读书,上学时,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铺展在他脚下的,却是一条充满荆棘的坎坷小路。灾难,象恶浪,一次又一次过于凶猛地撞击着他那幼嫩的心扉。生父病逝;继父瘫痪在床;母亲因献血过多,病休退职一一他刚念完初一,年仅十三岁,就被迫辍学了。
年幼的万里并没有因此放弃学习。干活时,他随身带着书,有空就看。一次,他患了黄疸性肝炎,被一个师傅用草药治好了。这一偶然的契机,使他对中医发生了兴趣,喜欢上了中医书籍。学习中,他发现,几部大型的医史文献工具书都是日本人编写的。国外有人说:中医产生在中国,而对中医的研究却不在中国。为报国,为争气,他选择了医史这个“冷门”,毅然决然地迈开了自学的步伐。
然而,那时正是“文革”年代,“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年代。领导批评他是:“黑秀才,放着那么多马列著作、毛主席著作不去读,却要读什么阴(英)文、阳(洋)文”;旁人指责他“不务正业”、“自讨苦吃”;朋友规劝他:“我们都不是那块料,现实点好”,甚至警告他:“你是发了疯”。他分辩,他争论,更多的是“走自己的路,让人们去说罢”!
学习、研究医史,需要大量的书籍和资料。而万里却只是一个家境贫寒,工资微薄的翻砂工。他是怎样闯过这一关的呢?
“光明中医网校是第一家系统的中医自学平台,上承光明中医函授大学中医系统教育理念,下开中医网络教育平民化之先河,以培养合格的临床中医师为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