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展示

兴中明医旗下光明中医网校logo  系统自学中医第一平台

搜索

针灸学——呕吐(急慢性胃炎、幽门痉挛) 附:呃逆

浏览: 发表时间:2019-08-08 18:00:00

呕吐是由于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引起的病证,常伴发于多种疾病。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因呕与吐常同时出现,所以一般并称呕吐。

神经性呕吐、急慢性胃炎、胃扩张、贲门痉挛、幽门痉挛等,均可参照本节治疗。

〔病因病机〕

胃之受纳,腐熟水谷,其气下行,以降为顺。若外感或内伤扰乱胃气,失其和降,则发生呕吐。

外邪犯胃:感受风、寒.暑、湿之邪以及秽浊之气,内犯胃腑,以致胃失和降,水谷随气逆而上,发生呕吐。

饮食所伤:暴饮暴食,或恣食生冷甘肥以及误食腐败食物,食积不化,胃气不降而成呕吐。

情志所伤:恼怒怫郁,肝失条达,横逆犯胃,胃失和降,饮食随气上逆而呕吐。

脾胃虚弱:平素或病后脾胃虚弱,中阳不振,运化失常,湿浊内生,停痰留饮,积于胃中,痰饮上逆,亦能产生呕吐。

光明中医函授大学教材《针灸学》

〔辨证论治〕

体针

(一)外邪犯胃

症状  有寒、热之分;偏寒者,突然呕吐,来势较急,胸脘痞满,或兼腹泻,伴有恶寒发烧,头痛等症,舌苔薄白,脉浮;偏热者,呕吐频繁,多进食即吐,吐出酸苦胆液,口渴欲得冷饮,伴有发烧微恶寒,头痛,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浮数。

治则  解表和中。偏寒取太阴、厥阴经穴为主;偏热取少阳、阳明经穴为主。

处方  偏寒:三阴交  太冲  支正  中脘;偏热:大椎  外关 合谷  内庭

方义  外感病初期发生呕吐多属实热,故取大椎配外关,疏散风热,和解少阳;合谷、内庭清泄阳明,和胃止呕,外感病后期发生呕吐多属虚寒,故取支正解表散寒;中脘安胃;三阴交补脾;太冲平肝;共奏扶土抑木、安胃止呕之效。如干呕灸间使七壮以和胃止呕;眩晕针风池以清头目;呕吐黄水加丘墟以清胆热。

治法  偏热多用泻针法,偏寒多用灸法。

(二)饮食所伤

症状  呕吐多为未消化食物,吐后轻快,嗳气食臭,恶进饮食,脘腹胀满或疼痛拒按,进食更甚,便秘转矢气,舌苔厚腻,脉滑实。

治则  行气导滞。取任脉、足阳明经穴为主。

处方  下脘  璇玑  足三里  腹结

方义  下脘、璇玑行气导滞而消宿食,足三里和胃降逆止呕,腹结除脘腹胀满,亦治便秘。如腹胀甚可加刺气海以理气消胀。

治法  针用泻法。

(三)情志所伤

症状  呕吐多在食后精神受刺激时发作,往往吐尽为快。常伴有胸胁满胀,嗳气吞酸,烦闷不舒,恶心干呕等症,舌边红,舌苔薄白,脉弦。

治则  疏肝和胃。取足厥阴、少阳、阳明经穴为主。

处方  上脘  阳陵泉  太冲  梁丘  神门

方义  上脘宽胸和胃,配梁丘平胃止呕;太冲平肝降火,配阳陵泉疏肝理气,解郁和胃;取神门安神定志,以助情志平稳。泛酸干呕加内关、公孙以制酸止呕。

治法  针用泻法。

(四)脾胃虚弱

症状  饮食稍多即胃脘不适,呕吐痰涎多于食物,吐后喜得热饮,或劳累之后眩晕作呕,心悸,倦怠乏力。喜暖恶寒,面色不华,甚则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腻,脉滑或濡。

治则  健脾化痰,和胃止呕。取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处方  章门  公孙  中脘  丰隆

方义  脾募章门,配公孙健脾化痰;胃募中脘,配丰隆健运脾胃,化痰止呕。四穴同用则脾健痰除,胃气和降而呕吐可止。

治法  针灸并用。

光明中医网校-系统自学中医第一平台

〔应用例案〕

壬申岁,行人虞绍东翁,患膈气之疾,形体羸瘦,药饵难愈。召视之,六脉沉涩,须取膻中,以调和其膈:再取气海,以保养其源,而元气充实,脉息自盛矣。后择时针上穴,行六阴之数,下穴行九阳之数,各灸七壮,遂痊愈。今任扬州府太守。庚辰过扬,复睹形体丰厚(《针灸大成》)。

〔文献摘录〕

腹中雷鸣,食不化,逆气而吐,取章门、下脘、足三里,灸中脘(《神应经》)。

吐逆呕不得食,灸心俞百壮。吐逆饮食却去,灸脾募百壮(《千金要方》)。

附:呃逆

呃逆的发生,主要是胃气上逆所致。如因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或过食辛辣,或情志郁怒;或久病脾阳衰惫;或热病胃阴被灼等,均足以导致胃气不降,上逆胸膈,气机逆乱而为呃逆。

呃逆初起,呃声响亮有力,形神未衰,多属实证;久病呃逆,气怯声低无力,神疲形枯,多属虚证。

冶疗宜宽膈和胃,降逆调气为主。寒证多用灸以温阳,热证多用针以清热,气滞者疏肝理气,阳虚者温中益气,阴虚者益胃生津。一般可取中脘、内关、足三里、膈俞等穴。胃寒加灸梁门;胃热针泻陷谷;阳虚加灸气海;阴虚针补太溪;肝气横逆针泻期门、太冲。

复习思考题

1.何谓呕吐?呕与吐有何区别?

2.哪些疾病可出现呕吐?

3.呕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如何辨别呕吐的虚实?

5.外邪犯胃、饮食所伤呕吐症状鉴别?分述其针灸治则、处方、方义和治法。

6.情志所伤和脾胃虚弱所致呕吐在针灸治疗上有何不同,简述其处方和方义。

7.简述呃逆病因症状和针灸治疗方法。


说明:在光明中医函授大学的教学安排中,关于各种疾病的具体治疗方法,学员应在学完前两年的中医基础课程后才能学习。光明中医网校摘录光明教材中此类治病内容,是为了供学员参考。学员至少要学完光明教材概论课程,理解阴阳、五行、藏象、经络、气血津液、风热暑湿燥寒、表里寒热虚实等概念后,才能理解这些治疗方法。

使用方药治病应了解本草药性、方剂配伍基本知识,使用针灸治病应了解穴性、手法、禁忌,因此学员应踏踏实实打好基础,切忌贪多求快,否则欲速则不达。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www.gmzyw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72080号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