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合以治”的主张,自古就为医家所重视。《素问•异法方宜论第十二》曰:“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张志聪有注:“夫天有四时之气,地有五方之宜,民有居处衣食之殊,治有针灸药饵之异,故圣人或随天之气,或合地之宜,或随人之病,或用针灸、毒药,或以导引按摩杂合以治各得其宜……”。学习前人的经验,联系自己的实践,深感医治病情复杂之证,靠用一方一药往往难以奏效,而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则常常取得显著的效果。兹选录笔者“杂合以治”临床运用三则如次。
一、药灸并用治关格
张某,女性,80岁,住院号2215,于一九八七年十月十八日上午因频繁呕吐、腹泄十二小时收院观察。入院后以静脉补液,抗炎(庆大)处理。两天后吐泻不止,且四十八小时未排尿。查血生化,已出现肾功能不全。于是约请中医会诊,并向家属发出病危通知。西医仍给以补液,抗炎(以氯霉素易庆大),加导尿。
笔者初诊时(10月20日),患者洞泄不止,呕吐频繁,溲闭2天,声嘶息微,目眶下陷,四肢厥冷,六脉俱沉,苔腻而黑润,构成洞泄、吐逆、癃闭三者并重之证。家属代诉患者素喜贪凉饮冷。证属命门火衰,寒邪直中,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亟宜回阳救逆。旋灸关元、气海、中极各30分钟。再以附子理中加味:附子10克(先煎),党参15克,干姜10克,土炒白术10克,炙甘草10克,陈皮6克,姜夏15克,茯苓10克,通草10克。水煎一帖,嘱其少量频喂。观察灸后腹鸣气通,吐泄渐止。行两次治疗后,能正常进食,日便下三次许,面容饱满。于是停补液,拔导尿管,自行小便日4次。嘱调其饮食,适其寒温,观察至血生化逐日正常后出院。
此病例从症状看类似祖国医学的关格。《伤寒全书•平脉法第二》曰:“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利。”《寿世保元》有言:“溺溲不通,非细故也,期朝不通,便令人呕,名曰关格。”李用粹认为,阴阳闭绝,一日即死,最为危候。此并非骇人之词。就急性肾功能不全而言,由于体内代谢产物不能排出,内环境的恒定不能维持,常因高血钾、酸中毒、氮质血症、心衰等危及病人生命。本例患者主要是罹患于耄耋阳衰之年,肾中命火不充,脾土无以受其蒸化赞育之功,卒感寒饮冷致成关格之危候。虽经西医补水,尤如无底之袋,随补随漏。笔者仿古人之杂治法,先用重灸回复命阳,膀胱气化得司,溲通泄得止;继以附子理中加味温补中焦,振奋脾肾,清升浊降,吐逆自止。药灸并施,各取其长,是故奏效迅捷。
二、内外并用治不孕
高某,女,32岁,农民。初诊:一九八六年一月三日。结婚八年未孕。16岁月经初潮,经期尚恒定,30天一行,4至5天干净。唯经行前乳房胀痛,行经时少腹胀痛。婚后未孕,夫妇感情不合,性情急躁易怒。近期又添带下量多,阴部瘙痒之症,小便有时频数且有疼痛感,食辛辣后症状尤甚。妇科检查子宫正常大小,附件无压痛,宫颈充血,外阴、阴道充血,分泌物较多。化验结果:尿常规:红细胞+,脓细胞+++,蛋白±;白带常规:滴虫++。西医诊断:滴虫性阴道炎。丈夫精液常规检查均正常。诊时,汛期将临,两乳作胀且痛,少腹隐痛,脾气急躁,纳谷欠佳嗳气频频,苔薄黄,质稍红,脉弦滑,先拟疏肝理气调经之药内服:柴胡10克,炒白芍10克,当归10克,茯苓15克,薄荷3克,青陈皮各6克,乌药6克,王不留行10克,合欢皮30克,制香附10克。五帖。经净后第5天用清热解毒,除湿杀虫之外洗方:蒲公英30克,黄柏15克,苦参15克,百部30克,蛇床子30克,白头翁15克,鹤虱30克。共煎汤熏洗外阴、阴道,一帖药用四天,每月用四帖药。如法调治三月(内服方稍事加减),经行诸证渐减,带下、阴痒之症亦愈。查白带常规:正常。86年4月丈夫随同来诊,诉停经40天,一周后作尿妊娠试验阳性。86年12月顺产一男婴。
明《济阴纲目求子门》载:“凡妇人无子,多因七情内伤,致血衰气盛,经血不调……不能受孕。”此例不孕病因素体肝郁气滞,经血不调,阴阳失和,不能受孕。招致家庭及周围舆论压力,焦急忧虑而加重肝郁气滞的程度故多年不孕。故当疏肝理气,和血调经。然所染湿毒之带下症,因局部受邪,此非内服药所能奏效,必另以解毒除湿杀虫之专药达其病所,清其蕴热,祛其邪毒,方能创造良好的受孕环境,以期受孕。
三、药食并用治脓胸
李某,女性,11岁,住院号349。一九八七年二月廿六日因左上腹疼痛伴寒热咳嗽三天,住院治疗。入院后胸透及全胸片示:左下胸腔积液。作胸腔穿刺术,抽出脓性液体。住院医师考虑本院设备有限(不能做药敏试验),建议家属转南通治疗。家长苦于人力物力有困难,遂请中医协助治疗。
初诊,2月28日。患者形体瘦弱,咳嗽左胸牵痛,妨碍呼吸,伴低热。苔膩微黄,脉弦滑。穿刺胸液如脓,与肺痈雷同,宜千金苇茎汤加味治疗。处以:桔梗6克,甘草10克,苡仁15克,冬瓜仁15克,桃仁10克,鲜芦根30克,鱼腥草15克,桑白皮10克,当归6克,银花10克。三帖。复诊,述服上药,咳嗽胸痛减轻,仍有低热。稍行加喊再进药五帖。三诊时,轻微咳嗽, 胸无牵痛。观患者面色萎黄,语声低弱,食欲不振。此乃肺脾虚,宗气不足。考《本草纲目》肺痿肺痈条有:“肺痈气虚,鸡肉、白鹭炙食”之法,遂嘱以黄雌鸡一只,去毛皮及内脏,洗净加鱼腥草100克,布包共人五味汁中煮熟,食鸡饮汤,据食量3-5天吃一只。照此食鸡两只,再诊时,患者精神大为好转。透视结果肺门阴影稍增浓,左下肺有索状阴影,肋膈角锐利。征得住院医师批准遂出院。
此例脓胸患者很快康复,住院医师、放射科技师均感出乎意料。笔者认为,全赖药食并进之法。《素问•藏气法时论》载:“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该患者脓胸乃热毒蕴结之证,而全身却一派正气虚弱之象,治当局部与整体结合。初用清热解毒排脓法,继以食补扶正托毒外达。鸡肉乃血肉有情之品,非一般草药可比,李时珍有言:“黄者土色,雌者坤象,味甘归脾,气温益胃,故所治皆脾胃之病也。”土壮则金自生。此亦培土生金之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