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展示

兴中明医旗下光明中医网校logo  系统自学中医第一平台

搜索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临床应用

浏览: 发表时间:2019-10-26 12:00:00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篇》,即桂枝汤去甘草加黄芪组成。笔者临证加减治疗内科杂病,每见获效,现举例如下:

一、感冒(气虚型)

王××,男,35岁,干部。1979年11月5日初诊:自述每遇劳动出汗后容易感冒,每次十天半月难愈,甚至一月不解。头痛、怕风、汗出,全身关节酸楚。这次因骑自行车回家出汗感冒有10天余,舌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此是营卫气血不足,汗出当风而致。治以益气固表,调和营卫。黄芪、白芍各20克,桂枝12克,生姜6克,大枣10枚,甘草6克。6剂,水煎服。病愈。一年后随访再无感冒。

二、肩关节炎

王××,女,40岁,农民。1984年1月5日初诊:因产后受凉而致肩关节疼痛3年余,活动受限,不能抬举,穿衣困难,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此为产时劳累汗出,加上夜晚抱婴熟睡肩露被外,风寒侵袭关节,气血运行不畅而致。治以益气通阳,和营化瘀,方用:黄芪30克,赤芍、桂枝、川羌各12克,姜黄、当归各15克,生姜、甘草各6克,大枣10枚。配合针刺肩颙、肩外俞等穴,服12剂而愈。一年后随访未复发。

三、雷诺氏病

洪×,女,23岁,工人。1984年9月15日初诊:手指发凉、麻木、刺痛一年余,经某医大诊为雷诺氏病。经多方面治疗不愈,病情逐渐加重。每发作时手指颜色苍白,继而变紫、刺痛,放在温水中自行缓解。自述其父亦是本病。查舌苔薄白、脉沉细,此为阳虚气弱,气血瘀滞,不能畅通肢末而致,治以益气通阳,和营化瘀。

黄芪40克,桂枝20克,赤芍12克,当归15克,川芎、桃仁、附片各12克,生姜10克,大枣12枚,细辛4克,甘草6克,连服10剂,手指由凉转温,接触凉水之后不再变紫、刺痛,麻木减轻。上方共服25剂,病告痊愈,其父亦按此方治疗痊愈,至今没有复发。

四、低血钾性麻痹症

陈×,女,34岁,农民。1983年初诊。全身困乏无力,四肢麻木二年。经多方面治疗不见好转,后到某市医院检查,血清钾2.4毫当量%升,诊断为低血钾性麻痹症,按时用氯化钾等药治疗症状缓解。但易疲劳、汗出,每因感冒即发,一月1一2次,经补氯化钾后症状又缓解,但不持久,反复数次。面色不华,四肢乏力,手指不能握固,下肢呈弛缓性瘫痪,苔薄白,脉细。此为阳气不足,阴血涩滞,治以温阳益气,和营通痹。黄芪30克,桂枝15克,白芍、当归各12克,附片10克,党参15克,大枣10枚,干姜、甘草各6克。3剂。服药后症状减轻,能够行走,守上方6剂,各种证状减轻。继上方加续断20克,杜仲12克,白术12克,以补脾益肾。连服10剂而痊愈。半年后随访未复发。

五、面神经麻痹

李××,女,16岁,学生。1985年11月5日初诊:因劳动出汗后,自觉左面部麻木,口眼歪斜。鼓气和吹口哨时,一侧口角漏风,口水自患侧淌下,泪水随下睑外溢,舌苔白滑,脉沉细无力。此为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中经络。治以益气通络,祛风和营。黄芪20克,桂枝10克,白芍12克,生姜6克,大枣10枚,白附子、姜蚕各12克,全虫6克,甘草6克。6剂而愈。

六、末梢性神经炎

陈××,男,50岁,农民,1984年10月5日初诊。手指足趾麻木疼痛半年余,特别是遇冷天或遇冷水痛胀、麻木更甚,有时感觉如蚁行、刺痛,劳动后病情加重,到某市医院确诊为末梢神经炎。患者面色不华,舌苔薄白,质喑,脉沉细无力。此为阳气不足,气虚血瘀而致。治以温阳益气,和营通络。黄芪30克,桂枝15克,干姜10克,赤芍12克,大枣10枚,牛膝12克,鸡血藤30克,忍冬藤30克,当归15克,甘草6克。水煎服。连服20剂,病告痊愈,再服参桂再造丸20天,以巩固疗效。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www.gmzyw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72080号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