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展示

兴中明医旗下光明中医网校logo  系统自学中医第一平台

搜索

针灸学——消渴(糖尿病)

浏览: 发表时间:2019-10-30 11:00:00

消渴以多饮、多食、多尿为主症。因患者尿液甘甜,故又称糖尿病。本病应与尿崩症、神经性多尿症作鉴别。

〔病因病机〕

上消:上消属肺,多因五志过极,精神烦劳,心火偏亢,消烁肺阴,以致囗渴多饮。

中消:中消属胃,多因恣嗜甘肥酒辛,脾胃积热,化燥伤津,遂致消渴善饥。

下消:下消属肾,多因恣情纵欲,房室不节,肾精亏耗,封藏失职,以致尿多而浊。

上、中、下三消虽有不同,但其病机主要是阴虚燥热所致。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往往互为因果,燥热甚则阴愈虚,阴愈虚则燥愈甚。

本病常可并发白内障、雀目、疮疖、痈疽、水肿等病证。

〔辨证论治〕

上消:以烦渴多饮,口干舌燥为主,兼见尿多、食多,舌尖红,苔薄黄,脉象洪数。

中消:食量倍增,消谷善饥,嘈杂,烦热多汗,形体消瘦,或大便干结,兼见多饮,多尿。舌苔黄燥,脉象滑数。

下消:小便频数,量多而粘稠,口干舌燥,渴而多饮,头晕,目糊,颧红,虚烦,善饥而食不甚多,腰膝痠软,舌质红,脉象细数。久病阴虚及阳,可兼见面色黧黑,畏寒肢冷,尿量特别多,男子阳萎,女子经闭,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如消渴日久,可出现烦渴头痛,恶心,呕吐,腹痛,唇红和呼吸深快,甚至出现昏厥、虚脱等危象。

体针

治则  上消清心肺,取手太阴,少阴经为主。中消调脾胃,取足阳明,太阴经穴为主。下消治肝肾,取足少阴,厥阴经穴为主。辅以背俞及经外奇穴。

处方  上消:少府  太渊  心俞  肺俞

中消:内庭  三阴交  脾俞  胃俞。

下消:太渊  太冲  肝俞  肾俞

方义  上消取少府、心俞泻心火,太渊、肺俞补肺阴。中消取三阴交、脾俞补脾以布津液,内庭、胃俞以清胃热。下消取太溪、肾俞补肾纳气,太冲、肝俞平肝降火。如有口干舌燥加廉泉、承浆以养阴利舌;嘈杂善饥加中脘、内关以调中清胃;目糊加光明以明目;头晕加上星以清头热;阳虚灸命门以壮肾阳。如出现危证,应中西医结合及时抢救。

治法  针宜补泻兼施,每日1次,或隔日1次,留针15~20分钟,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日。虚证可灸。患者正气虚弱,极易并发感染,针刺时必须注意严格消毒。

耳针

取穴  胰、内分泌、肾、三焦、耳迷根、神门、心、肝。

刺法  轻刺激。每日取3~5穴,留针2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应用例案〕

一人频饮水而渴不止。余日:“君病是消渴也,乃脾肺气虚,非内热也。”其人曰:前服凉药6剂,热虽退而渴不止,觉胸胁气痞而喘。”余曰:“前证止伤脾肺,因凉药复损元气,故不能健运,而水停心下也。”急灸关元、气海各三百壮,服四神丹。六十日,津液复生。方书皆作三焦猛热,下以凉药,杀人甚于刀剑。慎之(《扁鹊心书》)。

〔文献摘录〕

消渴:承浆、气舍、关冲、然谷(《普济方》)。

针灸治疗糖尿病,在古今针灸书籍中记载颇多,惟近几十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报道不多,但临床实践中个别病案的治疗则不少见。一般认为,以针灸为主的治疗穴位对轻型和中型病人疗效较好,对改善症状和调整胰岛素分泌功能有一定作用。如有的病人单纯针灸可使尿糖消失,血糖恢复正常;有的通过针灸治疗一定时期可以减少或停服降糖药物,甚至可以停用胰岛素,但对胰岛素完全依赖型病人,也很难奏效(《针灸医学验集》)。

复习思考题

1.何谓消渴?其主症是什么?

2.消渴的病因是什么?

3.分述上中下三消的临床症状。

4.简迷消渴的针灸治法,处方和方义。

5.对消渴危重病人,应注意什么?


说明:在光明中医函授大学的教学安排中,关于各种疾病的具体治疗方法,学员应在学完前两年的中医基础课程后才能学习。光明中医网校摘录光明教材中此类治病内容,是为了供学员参考。学员至少要学完光明教材概论课程,理解阴阳、五行、藏象、经络、气血津液、风热暑湿燥寒、表里寒热虚实等概念后,才能理解这些治疗方法。

使用方药治病应了解本草药性、方剂配伍基本知识,使用针灸治病应了解穴性、手法、禁忌,因此学员应踏踏实实打好基础,切忌贪多求快,否则欲速则不达。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www.gmzyw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72080号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