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展示

兴中明医旗下光明中医网校logo  系统自学中医第一平台

搜索

针灸学——疔疮(人中疔、鼻疔、蛇头疔、红丝疔)

浏览: 发表时间:2019-11-04 12:00:00

疔疮为好发于颜面和手足部位,发病迅速而危险性较大的外科疾病。因其初起形小根深底脚坚硬如疔,故名疔疮。又因发病部位和形状各异,而有不同名称。如生于人中部位的称:人中疔,生在鼻部的称:鼻疔,生于手指端的称:蛇头疔,疔疮旁有一根红丝蔓延的称:红丝疔。

〔病因病机〕

总由火热之毒为病。多由恣食膏粱厚味及酗酒等,以致脏腑蕴热,毒由内发,或因肌肤不洁,邪毒外侵,发于腠理,若毒邪盛,或处理不当,则流窜经络,内攻脏腑而成危候。

〔辨证论治〕

初期:状如粟粒,色或黄,或紫,或起脓水泡,脓泡,或庠或麻,渐渐红肿热微痛,根结坚硬如钉,轻者无全身症状,重者伴畏寒发热,此期约1~4天。

中期:肿势逐渐增大,四周浸润明显,疼痛加剧、脓头破溃,伴有发热口渴,便秘,溲赤等全身症状,此期约5~7天。若出现壮热烦躁,眩晕,呕吐,神识昏愦者,为疔毒内攻之象,称为疔毒走黄。

后期:顶高根软溃脓,疔根随脓外出,即肿消痛止而愈,此期约7~10天。

体针

治则  清热解毒,取督脉,手阳明经穴为主。

处方  身柱  灵台  合谷  委中

方义  本方有疏通诸阳经气的作用。身柱为督脉经气所发,督脉统率诸阳,灵台为治疔的经验穴,故泻身柱、灵台二穴,有疏泄阳经邪火郁热之功效;合谷为手阳明经原穴,阳明多气多血,泻之以泄阳明火毒,对面唇疔疮尤为适宜;委中为血之郄,刺之宣泄血中蕴热。

本病还可以根据患部所属经脉取穴。例如生于面部手阳明经的,配取商阳、曲池;食指端的,取曲池、迎香;生于面部足少阳经的,配取阳陵泉、足窍阴;足小趾、次趾的,取阳陵泉、听会。如系红丝疔的,可沿其止点依次点刺到起点。

治法  毫针刺用泻法,或三棱针点刺出血。

耳针

取穴  神门、下屏尖、脑、枕、相应部位。

刺法  中强刺激,每次选2~3穴,留针30~60分钟,每日1~2次。

拂治

方法  在背部脊柱两旁有丘疹样突起处,用粗针挑治,每日1次

〔应用例案〕

田××,女,22岁。自诉:昨夜右中指端靠指甲处红肿,今晨加重,局部由赤红转呈青紫色,顶端发白,并向前臂内侧及肘窝尺侧方向蔓延。局部痛不可忍,周身发冷,恶心。查:舌苔薄白,脉细数。诊为疔毒。治用首尾循经取穴法,针右天池。由于脉来细数,属于虚热,运用捻转补法,疼痛立止;遂沿红线由中指向上,以圆利针点刺出血,其红线、疼痛立刻减轻,恶心畏寒俱都消失(摘自《现代针灸医案选》)。

〔文献摘录〕

大蒜捣烂成膏涂疮四周,留疮顶,以艾柱灸之,以爆为度(《医学正传》)。

治面疔或手足疔,刺肺俞,针拔出以后须用火罐拔5分钟,轻症出血,重症出黄水,症状立即减轻(《简易针灸学》)。

用截根疗法治疗疔毒引起的红线50例,均收显效。方法:用划刀、三棱针在疔毒原发病灶线起源处上行,寻至红线尽处,行常规消毒。先将红线尽处用左手拇食二指捏住提起,右手持刀或针,将刀贴于线上,横挑挑破3毫米,再用拇食捏切口周围皮肤,令微出血,以后按红线经过处,每隔1寸挑1针至原病灶。若未起红线者,疔发头部,用针刺指根部内侧横纹中间,深约1毫米,挤出血;若疔生于掌,指部,刺曲泽;疔生下肢刺委中出血。如红线消退后,病灶溃破,红肿发热恶寒,可兼服清热解毒药,以清血中之余毒(《上海中医药》)。

复习思考题

1.何谓疔疮,其症状特点是什么?

2.简述疔疮的发病原因。

3.简述针刺治疗疔疮的方法、处方、方义。

4.何谓“疔毒走黄”,如何防治。

5.何谓“红丝疔"?如何针刺治疗。

6.简述疔疮根据患部按经取穴的规律。


说明:在光明中医函授大学的教学安排中,关于各种疾病的具体治疗方法,学员应在学完前两年的中医基础课程后才能学习。光明中医网校摘录光明教材中此类治病内容,是为了供学员参考。学员至少要学完光明教材概论课程,理解阴阳、五行、藏象、经络、气血津液、风热暑湿燥寒、表里寒热虚实等概念后,才能理解这些治疗方法。

使用方药治病应了解本草药性、方剂配伍基本知识,使用针灸治病应了解穴性、手法、禁忌,因此学员应踏踏实实打好基础,切忌贪多求快,否则欲速则不达。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www.gmzyw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72080号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