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好发于颈项及耳之前后,亦可延及颌下、缺盆、胸腋等处。因其结核累累如贯珠之状,故名瘰疬。俗称:“瘰子颈”或“老鼠疮”,即慢性瘰疬。
颈部淋巴结结核可参考本节论治。
〔病因病机〕
瘰疬之为病,多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炼液为痰,凝阻经络,久则肾水亏耗而肝火愈亢,痰火互结形成结核,渐至血瘀肉腐而溃烂不收。
〔辨证论治〕
初起一粒或数粒不等,小的如枣核,大的如梅李。皮色不变,按之坚硬,推之能动,不热不痛。病久则瘰疬逐渐增大,与表皮粘连,有的数个相互成串,推之不能活动,微觉疼痛。将溃时皮肤渐转暗红,疼痛亦加剧,溃破之后,脓水清稀、夹有败絮样物质。
体针
(一)肝气郁滞
症状 兼见精神抑郁,胸胁胀痛,脘痞纳呆,苔薄,脉弦。
治则 疏肝解郁。取厥阴,少阳经穴为主。
处方 章门 天井 足临泣
方义 脾募章门,乃足厥阴,少阳之会,功能巯泄肝胆,健脾化湿以除痰。天井是治疗瘰疬的经验穴,且为手少阳的合土穴,按实则泻其子的原则,泻之能清三焦之火,配足临泣消颈部之瘰疬。如胸胁胀痛加阳陵泉、内关以疏肝解郁;脘痞纳少加中脘、足三里以建中消痞。
治法 毫针刺用泻法。留针10~25分钟,每日一次,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7天。
(二)肾阴亏虚
症状 溃久不愈,兼见骨蒸潮热,盗汗,咳嗽,虚烦不寐,头晕,神疲,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则 滋阴降火。取手少阴,足少阴经穴为主。
处方 天井 少海 百劳 肾俞 脾俞
方义 少海为手少阴合穴,降心火而化痰浊,配天井是治瘰疬的成方,《胜玉歌》说:“瘰疬少海天井边”。百劳是经外奇穴,主治瘰疬。肾俞滋阴降火,脾俞健运中州,是属扶正固本的治法。如盗汗加阴郄、膏肓以敛阴止汗,咳嗽加列缺、肺俞以补肺止咳。
治法 毫针刺用补法。
(三)兼感风热
症状 兼见发热头痛,骨节痠楚,苔薄黄,脉浮数。
治则 疏风清热。取阳明、少阳经穴为主。
处方 曲池 支沟 肘尖 章门
方义 曲池为手阳明的合穴,能发汗清热;支沟是手少阳的经穴,可疏风解表;章门主治马刀肿瘘,肘尖为治瘰疬的经验穴。
治法 毫针刺用泻法。
火针
方法 瘰疬未溃者,可用火针自核正中刺入核心,每核1针。隔2~3日1次。
挑割疗法
取穴 取正坐位或俯卧位,从第6至第9胸椎旁开1.5寸,根据经络循行路线寻找阳性点(压痛点及针头样之小红点)为挑割部位。
操作 常规消毒,进行局麻,用手术刀片向外划破表皮约2厘米长,将白色纤维逐一挑断,以挑至脂肪处为止。术毕用缝针缝合,敷以消毒纱布。相隔1日挑割1次。轻型者1次,中型者1~3次,重型者2~3次。
〔应用例案〕
缪仲淳治朱文学镳患瘰疬,为灸肩井、肘尖两穴各数壮而愈(《续名医类案》)。
〔文献摘录〕
盘蛇疬延颈生者:肩尖(即肩髃)、肘尖(即曲池)、人迎七壮、肩外俞二七壮、天井二七壮、骑竹马穴三七壮(《类经图翼》)。
挑八髎、髎间(两侧对应髎穴的联线中点)以上十二穴分成四组;即1)双上髎及上髎间穴,2)双次髎及次髎间穴,3)双中髎穴及中髎间穴,4)双下髎及下髎间穴。每次挑刺一组,轻者可先由中、次髎组开始,待10~14天后再挑刺次、上髎组,重者先挑下髎组,每次一组由下向上依次挑刺。经用上法治疗245例,治愈80%,有效20%。挑法均用挑筋法,挑出白、黄纤维组织,逐条挑断,无菌包扎即可(《针挑疗法》)。
复习思考题
1.何谓瘰疬?其发病原因是什么?
2.瘰疬分几种证型?其主要症状是什么?
3.简述肝郁气滞,肾阴亏虚瘰疬的针灸处方、方义和治法。
4.怎样采用火针治疗瘰疬。
5.简述针挑治疗瘰疬的方法。
说明:在光明中医函授大学的教学安排中,关于各种疾病的具体治疗方法,学员应在学完前两年的中医基础课程后才能学习。光明中医网校摘录光明教材中此类治病内容,是为了供学员参考。学员至少要学完光明教材概论课程,理解阴阳、五行、藏象、经络、气血津液、风热暑湿燥寒、表里寒热虚实等概念后,才能理解这些治疗方法。
使用方药治病应了解本草药性、方剂配伍基本知识,使用针灸治病应了解穴性、手法、禁忌,因此学员应踏踏实实打好基础,切忌贪多求快,否则欲速则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