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展示

兴中明医旗下光明中医网校logo  系统自学中医第一平台

搜索

针灸学——牛皮癣

浏览: 发表时间:2019-12-09 11:00:00

本病是一种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因其患处皮肤如牛领之皮,厚而且坚,故名为牛皮癣。

神经性皮炎可参考本节治疗。

〔病因病机〕

初起多由于风湿热之邪蕴阻肌肤经脉所致,日久由于营血不足,血虚生风化燥,皮肤经络失于濡养,以致患处皮肤粗糙脱落白屑。

〔辨证论治〕

多发于颈项部,其次是眼睑、骶部、四肢内侧、外阴等处,严重者可播散全身。初期多为皮肤间歇性瘙痒,后则出现扁平的圆形或多角形坚实的丘疹,密集成群,多呈肤色、淡褐色或暗褐色,日久则丘疹融合扩大成片。皮肤肥厚,呈席纹状,称苔癣样变或称革化。搔之微有脱屑,阵发性剧痒难忍,阖搔抓可在病变的周围出现抓痕和血痂。

体针

(一)风湿化热

症状  病程较短,患部皮疹伴有潮红,湿润、糜烂和血痂,舌苔薄黄或黄腻,脉濡数。

治则  疏风清热利湿。取手、足太阴经穴为主。

处方  阴陵泉  太白  太渊  风池  阿是穴

方义  肺主皮毛,故取太渊配风池散皮肤之风热;脾主肌肉,故取太白配阴陵泉化肌腠之湿邪。阿是穴疏通局部气血,止痒退癣。此外,还可按病变部位循经取穴以增强疏通本经气血之功能。如项部加列缺、委中,肘弯加郄门、劳宫,腘窝加殷门、昆仑,大腿内侧加三阴交,上眼睑加头维、百会。

治法  毫针刺用泻法,阿是穴的刺法是沿病灶底部皮下从四周向中心横剌数针。

(二)血虚风燥

症状  病程较长,局部干燥、肥厚、脱屑,状如牛项之皮,舌苔薄,脉细。

治则  养血润燥,取足阳明、太阴经穴为主。

处方  曲池  血海  三阴交  隔俞  阿是穴。

方义  本病日久伤及脾胃,营出中焦,太阴虚则运化乏力;阳明虚则不能化生精血。曲池疏导阳明经气以调气和血,配三阴交健中焦以资生血之源。佐血海、隔俞以补血理虚损。脾胃得健,气调血充,则风燥自去。如出现瘙痒难眠者加照海、神门以安神止痒。

治法  亳针刺用补法。

耳针

取穴  肺、神门、下屏尖、肝、脑。

剌法  中强刺激,留针1小时,每日1次。

刺络拔罐

取穴  阿是穴。

方法  用七星针在患处叩击后,再拔火罐,每日1次,每次15分钟。本法适用于血虚风燥型牛皮癣。

灸法

取穴  阿是穴。

方法  用艾条进行熏灸,每次30分钟。

〔应用例案〕

一女子,年十五,两股间湿癣,长三四寸,下至膝发痒,时爬搔,汤火俱不解,痒定,黄赤水流;痛不可忍。灸满熏焫,硫黄萵茹、白僵蚕、羊蹄根之药,皆不效。其人姿性妍巧,以此病不能出嫁,其父母求疗于戴人。戴人曰:“能从余言则瘥。”父母诺之。戴人以䤵针磨令尖快,当以痒时,于癣上各剌百余针,其血出尽,煎盐汤洗之。如此四次,大病方除(《儒门事亲》)。

〔文献摘录〕

牛皮癣共68例,其中男59例,女9例。年令最小者16岁,最大者57岁。病程最短者为3周,长者达30年。病损部位,以颈部为最多,本组病例在接受针灸治疗前,全部曾采用外用药物治疗无效。治疗方法:周身者针剌取曲池、风池、天柱、风府、哑门、大椎、内关、合谷、委中、足三里、血海等,各穴轮流针治。局部性者在皮损区周围沿皮下进针,须针至皮下有痠胀感。每周治疗l~3次,每次1~3穴,至皮损治愈后,继续治疗一个月停诊。同时用艾条在局部施灸约20~60分钟,每日1次,至皮损痊愈后1个月。总有效率达94.21%(《针灸临床经验辑要》)。

复习思考题

1.何谓牛皮癣?其症状特征是什么?

2.风湿化热和血虚风燥牛皮癣的针灸处方、方义和治法。

3.风湿化热和血虚风燥牛皮癣在症状上有何区别?

4.简述艾灸治疗牛皮癣的方法。


说明:在光明中医函授大学的教学安排中,关于各种疾病的具体治疗方法,学员应在学完前两年的中医基础课程后才能学习。光明中医网校摘录光明教材中此类治病内容,是为了供学员参考。学员至少要学完光明教材概论课程,理解阴阳、五行、藏象、经络、气血津液、风热暑湿燥寒、表里寒热虚实等概念后,才能理解这些治疗方法。

使用方药治病应了解本草药性、方剂配伍基本知识,使用针灸治病应了解穴性、手法、禁忌,因此学员应踏踏实实打好基础,切忌贪多求快,否则欲速则不达。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www.gmzyw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72080号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