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由当归三钱,生地三钱,桃仁四钱,红花三钱,枳壳三钱,赤芍二钱,柴胡一钱,甘草一钱五分,川芎一钱五分,桔梗一钱五分,牛膝三钱组成。方中当归、川芎养血活血,桃仁、红花通瘀祛瘀,生地、赤芍清热凉营,柴胡、枳壳理气宽胸,甘草和中缓急,桔梗引诸药上行,牛膝导积瘀下泄。全方配伍恰当,行气以活血,化瘀不伤正,深得气血同治,升降并调,寒温相适,虚实兼顾之旨。
近年临床采用本方,颇获效应,兹选录验案10例。籍资交流。
1.神经性头痛
病例:刘××,男,15岁。
症状:头前额阵发疼痛一年余。近四个月来,常在功课繁重或情绪紧张时加剧,痛处固定,兼有泛恶,脉沉涩,舌边红带紫,苔薄白。
治法:消瘀升清。
处方:血府逐瘀汤(份量均照原方,下同)加葛根9克、白芷3克、杭菊花9克。
疗效:服药25剂,头痛痊愈,随访六年稳定。
2.脑震荡后遗症
病例:李××,男,35岁。
症状:数年前被铁棒撞击头部,自此常感头晕头痛。其痛呈针扎样,脉细弦,舌苔薄。
治法:散瘀通络。
处方:血府逐瘀汤。
疗效:服药30剂,症情逐步好转,近已二月未发,恢复工作。
3.低热
病例:周××,女,36岁。
症状:低热经久,消瘦神疲,口干,自觉腹满,脉弦紧,舌青,苔薄腻。
治法:祛瘀和营。
处方:血府逐瘀汤。
疗效:服药30剂,热退症安。
4.胸中夜热
病例:陈××,男,40岁。
症状:十天来,夜间入睡后,每因胸中燔热而醒,扪肌肤不热,体温正常,脉细数,舌苔薄,质红。
治法:行瘀泄热。
处方:血府逐瘀汤。
疗效:服药3剂,夜间燔热消除。续进2剂巩固,随访十个月未复发。
5.非化脓性肋软骨炎
病例:田××,女,55岁。
症状:左胸疼痛五天,胸骨左旁第三肋软骨隆起,呈非化脓性肿胀,压痛明显,脉数,舌苔黄腻。
治法:攻瘀退肿。
处方:血府逐瘀汤,外敷回阳玉龙膏。
疗效:服药20剂,兼用回阳玉龙膏外敷,肋软骨肿痛俱瘳。
6.冠心病
病例:王××,男,51岁。
症状:胸闷气窒,心绞痛反复发作,脉沉细,时有结象,舌淡紫。苔薄。临床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治法:化瘀理气。
处方:血府逐瘀汤加生香附9克,广郁金9克,水炙远志3克。
疗效:服药7剂,心绞痛缓解。续进二周,结脉亦消失。
7.精神分裂症
病例:李×,女,45岁。
症状:形体消瘦,喜怒无常,举止失度,胡言乱语,白昼两目畏光,晚间烦躁不眠,爱席地而坐,脉弦紧,舌紫,苔黄腻。
处方:血府逐瘀汤加鲜菖蒲9克,磁朱丸9克(另吞)。
疗效:服药15剂后,神志渐清而能入睡。续方月余稳定。
8.癫痫
病例:王××,男,16岁。
症状:头部受震,引起癫痫,病史半年,月发1~2次。发作时,神志不清,两目上视,四肢抽搐,约五分钟逐渐苏醒,脉濡滑,舌苔薄黄。
治法:通瘀定痫。
处方:血府逐瘀汤加生铁落60克(包煎),鲜菖蒲6克。
疗效:服药60剂,癫痫已平,续进益气健脾之剂调理。
9.色素性紫癜性皮类
病例:董××,男,55岁。
症状:右小腿伸侧有8处1~2厘米直径之皮损区,边界清楚,表面呈轻度苔藓样变,中央与边缘散发紫癜及黄褐色色素沉着,左小腿亦有6处同样损害。脉弦,舌质暗红,苔薄净。
治法:凉瘀益阴。
处方:血府逐瘀汤倍用生地。
疗效:服药20剂,紫癜及搔痒轻减,续进20剂,皮损消退,仅留色素沉着。
10.子宫功能性出血。
病例:仲××,女,42岁。
症状:月经量多如崩,其色深紫,瘀块杂下,腹痛,烦躁,脉弦紧,舌紫红,苔薄。
治法:逐瘀清经。
处方:血府逐瘀汤倍用生地,加炒丹皮9克,贯仲炭9克。
疗效:服药60剂,经色渐淡,症情亦释。
血府逐瘀汤用途较广,专治胸中血府血瘀之症,方效卓著。我在临床中体会到,胸中内应肺、心,且包括胃的上口、肺、心与胃的病变,自易影响气血的运行而致瘀。分析《医林改错》所列血府逐瘀汤的主症,或涉肺、心,如胸痛,心里热,心跳心慌;或涉胃府,如呃逆,干呕。由于气血循经周流,其病理反应并不受胸中之症的局限,尚可表现为发热、头痛等疾患。因此,血府逐瘀汤对气滞血瘀而造成的某些疑难杂病,往往能收到意外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