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展示

兴中明医旗下光明中医网校logo  系统自学中医第一平台

搜索

针灸学——妊娠恶阻

浏览: 发表时间:2020-04-09 10:00:00

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择食,恶闻食臭,或食入即吐,甚则呕吐苦水或血性物者称为妊娠恶阻。这是妊娠早期最常见的症状。若仅有恶心嗜酸,择食,或早间偶有呕吐痰涎,则是妊娠早期常有的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即可自行痊愈。

〔病因病机〕

妊娠恶阻主要是由胃气不降所致。或由于胃气素虚,孕后月经停闭,经血不泻,冲脉之气较盛,其气上逆犯于胃,胃失和降,发为呕恶;或郁怒伤肝,肝失疏泄,郁而生热,肝热上逆则犯于胃,发为呕恶;或因脾虚失运,痰湿内生,阻于中焦,冲气挟痰湿上逆,发为呕恶。

〔辨证论治〕

体针

(一)胃虚恶阻

症状  受孕后二、三个月,脘腹胀满,恶心呕吐,或食入即吐,或呕吐清涎,神倦思睡,舌淡苔白,脉缓滑无力。

治则  健脾和中,调气降逆。取任脉、足阳明经穴为主。

处方  上脘  中脘  足三里  公孙

方义  中脘为胃之募穴,上脘为足阳明胃经和任脉交会穴,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下合穴,三穴相配,和胃降逆;合冲脉之交会穴公孙,既可健脾和胃,又可降冲气之上逆。如呕吐严重加内关,以和胃止呕;脘腹胀满加下脘,以健脾和胃,消食化滞。

治法  亳针刺用补法。留针15~2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每日或隔日1次,较重者可每日针2次,亦可针灸并用。

(二)肝热恶阻

症状  妊娠初期,呕吐苦水或酸水,口干口苦,胃脘满闷,胁肋胀痛,嗳气叹息,精神抑郁,头胀头晕,苔微黄,脉弦滑。

治则  清肝和胃,降逆止呕。取手足厥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处方  内关  太冲  中脘  足三里

方义  内关、太冲清泻肝热,和中理气;再配以中脘、足三里和胃、降逆、止呕。如呕吐苦水加阳陵泉以清肝胆,胁肋胀痛加膻中、日月以理气利胆,头胀头晕加百会、印堂以清热开窍。

治法  亳针刺用泻法。

(三)痰滞恶阻

症状  妊娠初期,呕吐痰涎,胸闷纳呆,心悸气短,口淡乏味,苔白腻,脉象滑。

治则  健脾化痰,降逆和胃。取足太阴、阳明经穴为主。

处方  阴陵泉  丰隆  足三里  中脘  幽门。

方义  阴陵泉可健脾化痰;丰隆功在豁痰;幽门是冲脉和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可降逆止呕;合中脘、足三里,共奏健脾化痰,降逆和胃之效。如胸闷加膻中以宣肺宽胸,心悸加内关以宁心安神。

治法  亳针刺用泻法。

耳针

取穴  胃、脾、肝、三焦、神门。

刺法  毫针轻刺,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亦可用耳穴埋针法。

水针

取穴  内关、足三里。

方法  用1%普鲁卡因注射液或维生素B1注射液,每穴注0.5~1亳升,每日1次。

〔应用例案〕

孙××,女,27岁。自诉:妊娠三个月,顽固性呕吐20天。患者妊娠已三个多月,从20天前即开始厌食、恶心、呕吐,逐渐加重,近日尤甚,不能进食,食入即吐,最后吐胆汁。住院后经药物治疗仍不好转,反而加剧,尿内酮体增高,只靠输液维持体内营养。查:体质消瘦,轻度脱水,舌无苔质红,脉滑。诊为恶阻。治取内关、公孙为调脾胃阳维冲脉之气,而降逆止呕;中脘、足三里用补法,脾俞、胃俞用补法,健脾胃而和中。针刺2次,呕吐停止,又继续巩固治疗3次而愈。一个月后随访未发(摘自《现代针灸医案选》)。

〔文献摘录〕

用艾卷温和艾治疗妊娠呕吐11例,均获治愈。选用穴位为中脘、天突、巨阙、内关、神门、足三里。操作:以施灸穴位的皮肤呈潮红,患者感到温热舒适为度。每日1次,每穴每次灸10~15分钟。其中经3次治疗症状消失者6例,经5次治疗症状消失者3例,经7次治疗症状消失者2例。全部病例除用上述方法灸治外。均未采用其它辅助冶疗(《针灸医学验集》)。

复习思考题

1.什么叫妊娠恶阻?其发病原因是什么?

2.胃虚、痰湿、肝热恶阻如何鉴别?

3.本病在辨证的基础上,如何针治?简述其处方、方义和治法?

4.在针刺治疗妊娠恶阻时,如出现不同症状时,应如何随症选穴?


说明:在光明中医函授大学的教学安排中,关于各种疾病的具体治疗方法,学员应在学完前两年的中医基础课程后才能学习。光明中医网校摘录光明教材中此类治病内容,是为了供学员参考。学员至少要学完光明教材概论课程,理解阴阳、五行、藏象、经络、气血津液、风热暑湿燥寒、表里寒热虚实等概念后,才能理解这些治疗方法。

使用方药治病应了解本草药性、方剂配伍基本知识,使用针灸治病应了解穴性、手法、禁忌,因此学员应踏踏实实打好基础,切忌贪多求快,否则欲速则不达。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www.gmzyw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72080号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