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展示

兴中明医旗下光明中医网校logo  系统自学中医第一平台

搜索

针灸学——乳少(缺乳)

浏览: 发表时间:2020-04-22 11:00:00

产后乳汁分泌甚少,不能满足婴儿需要者,称为乳少,亦称:缺乳。本证不仅出现在产后,亦可出现在哺乳期。

〔病因病机〕

乳汁为气血所化,如脾胃虚弱,化源不足,或临产失血过多,气血损耗,均能影响乳汁的生成;或产后情志不调,肝失条达,气机不畅,经脉壅滞,气血不能化为乳汁,或化而不能运行等,均能导致乳少。

〔辨证论治〕

体针

(一)气血虚弱

症状  乳汁不行,或行亦甚少,乳房无胀痛感,面色苍白,唇爪无华,或精神倦怠,食少便溏,舌淡无苔,脉虚细。

治则  益气补血,佐以通乳。取任脉、阳明经穴为主。

处方  脾俞  足三里  膻中  乳根

方义  脾俞、足三里,可健运脾胃,益气补血;乳房为阳明经所过,取乳根可疏通阳明经气而催乳;膻中调气,以助催乳之效。食少便溏加中脘、天枢以健脾止泻。失血过多加肝俞、膈俞补血。

治法  亳针刺用补法,得气后可轻捻针1~2分钟后取针,或留针15分钟,每日1次,6次为一疗程。或用灸法。

(二)肝郁气滞

症状  产后乳汁不行,乳房胀满而痛,或见精神抑郁,胸闷胁胀,胃脘胀满,食欲减退,苔薄,脉弦。

治则  疏肝解郁,佐以通络。取手、足厥阴经穴为主。

处方  内关  太冲  膻中  乳根  少泽

方义  内关、太冲均属厥阴经,有疏肝解郁,宽胸理气的作用;膻中、乳根调气通络催乳,少泽为通乳效穴,诸穴合用收理气通乳之功。如胸胁胀满加期门,以疏肝理气;胃脘胀满加中脘、足三里,以健脾消胀。

治法  亳针刺用平补平泻法,或泻法,留针15分钟,1日1次,6次为一疗程。

耳针

取穴  胸区  屏间、脑点、肾、肝。

刺法  亳针中等刺激,每日1次,每次选2~3穴,留针15~20分钟。

〔应用例案〕

张××,女,26岁。自诉:因着急,突然乳汁不足。过去乳量充足,体素健康,近日有胸闷,不思食,嗳气等症。查:脉弦、苔白薄。诊为肝郁乳少。治取膻中、乳根(双)、少泽(双)。膻中分别向两乳方向针刺,乳根自下向上刺入,深度皆为1.5—2.0寸,少泽刺入0.2寸,胸部腧穴轻轻捻转则两乳房发胀,当即有乳汁涌出,起针后则婴儿饱餐一顿(摘自《现代针灸医案选》)。

〔文献摘录〕

针灸治疗乳汁不足效果较佳,临床上有单纯用针刺治疗的,也有针刺和艾灸合用的。一般主张多取太阳经、阳明经、任脉和太阴经的俞穴,临床上最常用的有少泽、膻中、乳根等。针灸治疗时多在产后第二天开始,最迟不得超过一周,否则影响疗效。针灸治疗次数多在5次以内,据八个单位的762例分析,总有效率为82~98%。针灸治疗及时者,取效多速(《针灸医学验集》)。

复习思考题

1.何谓乳少?

2.怎样辨别乳少的虚实?

3.简述气血虚弱乳少的针灸处方?方义和治法。

4.肝郁气滞乳少应针剌哪些穴位?出现不同症状应如何随症选穴?


说明:在光明中医函授大学的教学安排中,关于各种疾病的具体治疗方法,学员应在学完前两年的中医基础课程后才能学习。光明中医网校摘录光明教材中此类治病内容,是为了供学员参考。学员至少要学完光明教材概论课程,理解阴阳、五行、藏象、经络、气血津液、风热暑湿燥寒、表里寒热虚实等概念后,才能理解这些治疗方法。

使用方药治病应了解本草药性、方剂配伍基本知识,使用针灸治病应了解穴性、手法、禁忌,因此学员应踏踏实实打好基础,切忌贪多求快,否则欲速则不达。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www.gmzyw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72080号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