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口迟缓不敛,多为毒邪未尽,气虚不能收摄或阴虚不能内敛,乃外科一棘手问题。笔者针对这一问题,在前人经验的启发下,运用既能解毒又能敛创的猪胆汁配合敛创收口的中药五倍子、白芨制成敛创膏,运用于临床,疗效满意。兹将验证的50例介绍于同道,以供参考。
1.一般资料:
(1)病例中:男29人,女21人,年龄最大66岁,最小13岁,以24岁至32岁最多。
(2)病例分类:均为皮肉创口空腔。颈、背、乳、指头痈者17例;淋巴结核创口2例;淋巴结化脓创口3例;糖尿病脓疡者2例;严重贫血伴深部脓肿创口2例;阑尾切口化脓腔隙3例;足背瘢痕中溃疡、骨髓炎伤口、腋臭切口各1例;肛门手术伤口18例。经其他换药方法治疗后,最长时间不敛者,半年1例,一般在半月左右。治疗效果;显效16例,有效33例,无效1例为半月时复发,另一例治疗中断,不为总结。治疗中无一例使用抗生素或内服中草药。治疗总有效率达96%。
2.药方与配制方法:
取鲜猪胆五个,将汁入罐,另取五倍子60克破碎,白芨40克同入另一罐煎取浓缩汁约100毫升,滤渣再同胆汁熬煎成流膏约200毫升。以食指试沾药膏与拇指紧捏合后立即分开,分指时有较强粘力和弹抖力为度,装瓶备用。熬膏火候宜先武后文,边熬边搅,决不可有糊臭味,否则药性失效。
3.使用方法:
据创口、空腔形态,一般面积均在3公分之内。用消毒棉签沾取本膏适量,均匀涂擦创口或空腔,敷料包扎,每日一次。涂药前应常规洗创,一般使用一至两根棉签即可。
4.疗效标准:
显效:1~5日,创面基本粘合或结薄痂。无渗出,无疼痛。有效:6~10日,愈合状况同显效。无效:超过10日创面不粘合或一月内创口红肿,渗出疼痛者。创口或空腔大于3公分者应将治疗标准延长3~5日。
5.典型病例:
(1)患者某女,34岁,经穿刺检验诊断为右颈淋巴结核并脓肿,切排引流13日,创口紫暗,迟缓不敛,经消炎纱条引流,肌注链霉素及口服抗生素无效。停止原有治疗,单用本膏治疗,创口长1.5公分,深1公分。涂药一次,创口合拢,二用结痂,随访三年余,未见复发。
(2)患者某男,17岁,右股骨干骨髓炎清除死骨术后一月,创口迟缓不敛。摄片见骨干病灶明显恢复,创口长5公分,深4公分,创口上缘可探及皮肤与肌层空腔不连,面积5×8公分,停止原有治疗,单用本膏二日,加压空腔处皮肤包扎,见空腔已粘合,探无间隙,创口五日结痂,无红肿疼痛,二年余未有复发。
6.体会:
(1)药物机理:《本草纲目》记载:“野猪胆主治恶热毒气……。”“五倍子,气味酸平,……消肿毒,敛溃疮、金疮。”“白芨,主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痱缓不收,刀箭疮、汤火疮,生肌止痛。”上述三味药各有清热解毒,生肌敛疮之功,归经皆同肺,亦合“肺主皮毛”之机理。
该药膏奇妙之处,是有较强劲的粘合性(主要为白芨的作用),使迟缓不敛之创加速强化粘合而愈。
(2)注意事项:凡创口空腔明显脓性分泌者忌用,应彻底清创或洗净后使用,避免创内异物和假性粘合,否则易于复发。创口深旷者,应适当增加药量,以均匀润透为度。有空腔者,涂药后应设法加压包扎,防止腔性愈合,增强粘合力,提高疗效。如有腔性愈合者,应立即分开创面,暴露创腔,查找原因后继用本膏治疗,定会收效。笔者50个例案中,有3例较大空腔,行加压包扎,1例行缝线全层半吻合,减小创口张力再涂药膏,7日拆线完全愈合,无一例腔性愈合。
本膏药源丰富,简便易行,可取代原有的换药方法,加速创口收敛愈合。我自制的药膏已存放三年,未加防腐保护剂,至今无污染,不变质,可见配制要求不高,更说明本膏解毒杀菌敛创的功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