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展示

兴中明医旗下光明中医网校logo  系统自学中医第一平台

搜索

周期调经法应用体会

浏览: 发表时间:2020-06-03 10:00:00

一、经后期予促卵泡汤补肾滋阴

月经周期第4~14天为经后期(增殖期)。中医认为经血来潮后,阴精暗耗,血海空虚,此时为阴血的恢复和滋长期。胞宫在肾气的作用下,达到精血充盈,气血调和。宜补肾摄精,填补真阴,促使子宫内膜正常修复和卵泡发育成熟。方用促卵泡汤:熟地、紫河车、淮山药、女贞子、枸杞子、仙茅、仙灵脾、首乌、川断、菟丝子、当归。脾虚加党参、黄芪;血虚加阿胶、白芍;阴虚加黄精、石斛;阳虚加肉苁蓉、巴戟天;肝郁者加柴胡、香附;白带多加芡实、牡蛎等。

二、经间期予促排卵汤补肾通络

月经周期的第14天左右为经间期(排卵期)。此期肾之阴精进一步发展充实,在肾阳作用下进行转化——阴阳交替、重阴转阳。病人可出现小腹隐痛,乳房微胀,白带突增、基础体温上升等排卵期症状。是调整周期的关键,调治重点是因势利导,补肾通络,促发排卵。方用促排卵汤:仙茅、仙灵脾、赤芍、当归、川芎、茺蔚子、红花、香附、泽兰、牛膝、路路通、王不留行。痰湿加苍术、半夏;阳虚加肉桂、附子;黄带者加石见穿、黄柏;腹痛者加乌药、玄胡;输卵管阻塞、卵巢囊肿加三棱、莪术;输卵管积水及附件炎加蒲公英、车前草。

三、经前期予促黄体汤温阳补肾

排卵后至月经来潮前为经前期(分泌期)。此阶段是阴充阳长,肾之阳气渐旺,胞宫温暖待孕。治疗原则是务必恢复以阳为主的生理特点,补肾温阳,益气养血,为胎孕或下次经血来潮奠定基础。方用促黄体汤:熟地、仙茅、仙灵脾、肉桂、当归、肉苁蓉、菟丝子、覆盆子、淮山药、党参、炙甘草。脾虚加黄芪、太子参;血虚加阿胶,倍用熟地;白带多加芡实、牡蛎;经前乳房作胀或痛者加柴胡、青皮;腹痛加玄胡、香附。

四、月经期予调经汤活血通经

月经来潮标志新的月经周期的开始。此期阳气至重,重阳转阴。血海按期满盈,在肾阳作用下,下泄排出而使经血来潮。经血能否顺利排出,关健在“通”,采用行气活血之品,推动气血运行,使胞宫之经血得以通畅。方用通汤:当归、赤芍、川芎、熟地、桃仁、红花、香附、青皮、泽兰、牛膝、益母草。随证加减。月经偏多者,不宜用活血调经法,应辨证审因施治。

作者指出:中医调整月经周期法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患的一个尝试。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灵活性。在辨证施治时,必须掌握阴阳互根原则。须连续用药半年以上,即使自行来经,也须坚持用药调理。

(南京市秦淮区中医门诊部  胥京生  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8,(3):10)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www.gmzyw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72080号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