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金鳌中医诊所
光明中医网校
胃下垂是常见的内科疾病,多认为是中气下陷,以升阳举陷法治之。作者发现因阴虚血瘀而致者,也并非少见,用自拟养阴活血汤治疗32例,疗效较好。全部病例均经X线钡餐检查确诊,胃的下极在髂脊连线下5~12厘米以上。病程最短1年,最长8年。本组病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部或胀或痛,胃中灼热,口燥咽干,烦渴思饮,饥而不欲食,大便干结,小便黄,舌质红或黯红,无苔而少津,或有裂纹,脉细数或细涩。养阴活血汤由沙参15克,麦冬15克,生地黄12克,玉竹10克,白芍10克,枳壳10克,党参10克,红花6克,桃仁10克,当归10克,炙甘草6克。每日1剂,15天为1疗程。结果:痊愈(主要症状和体征消失,胃下极回升至髂脊连线以上者)14例,有效(主症和体征部分消失或明显减轻,胃下极回升5厘米以上)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8%。疗程最长45天,最短15天。作者认为,胃喜润而恶燥,最易伤阴。或因素体阴虚,或因忧思恼怒、气郁化火,或过食辛辣、温热、香燥之品,皆可致邪热内炽,灼伤阴液,胃阴受伤,胃络失于濡养,则胃弛缓而下垂。阴虚津亏,血脉不充,脉络失于濡润,则血行涩滞而致血瘀。治以养阴活血,使阴津回复,瘀血祛除,胃得濡养,则胃体回升。
(湖南省道县人民医院 陈勇 广西中医药 1988,(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