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脱水症的治疗,主要采用西医的液体疗法。笔者对五苓散治疗腹泻引起的脱水症的效果,进行了临床观察。五苓散出自《伤寒论》,所治主证是发热恶风,汗出,小便不利,烦渴,渴欲饮水,水入即吐,下利等。第386条曰:“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从下利、口渴、小便不利等症状来看,说明五苓散有纠正脱水的作用。《金匮要略》中五苓散出现在《痰食咳嗽病》篇,而在《水气病》篇中却没有使用,说明五苓散不是利水专剂。已故名医赵锡武曾指出:“五苓散是健运中焦,促进脾之吸收,肺之布散,化有形之水为无形之水,补充体液中因吐泻而消失之水,排除经过吐泻后所残留之废水,既非专于利水,亦非专于止咳,但其功用既能利水,亦能止渴。”
笔者共治腹泻引起的脱水病人347例。共分三组进行对照观察,在年龄、中医辨证分型、脱水程度及性质、腹泻次数方面,三个治疗组的分布情况基本相同。五苓散组(116例):五苓散按《伤寒论》原书分量比例配方、研末。成年人每次6克,1岁以下、1~3岁、3岁~7岁、7岁~14岁的小儿,分别为每次1.2克、1.5克、2克、3克,一日三次。对照一组(116例):用复方新诺明加口服补液盐。对照二组(115):用复方新若明加胃蛋白酶。经治疗后,腹泻治愈,脱水得以纠正,即为成功病例(具体标准从略)。五苓散组111例(95.7%),对照一组101例(87.1%),对照二组81例(70.4%)。
五苓散能利水,遂认为是利水专方。其利湿止泻之功,已为大家所共知习用,但对腹泻兼脱水患者能否应用往往认为可能利水伤津而举棋不定,甚至列为禁忌。本文纠正了这种认识,证明五苓散不仅能止泻,还能纠正脱水,是治腹泻兼脱水症非常理想的方剂。其纠正脱水的机制是调整人体机能,使脾之运化、输布津液的功能正常,而非滋阴补液。
(河北省中医研究所 范准成等 云南中医杂志 198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