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金鳌中医诊所
光明中医网校
临床上一般认为口不渴或渴而少饮,或喜热饮属寒;渴不欲饮,多属水湿内停;大渴引饮,饮不解渴,渴喜冷饮,属于热。笔者在临床中也常见一些口渴引饮属寒证者,在治疗上不能一见口渴即投寒凉,以免邪遏伤胃。如蓄水证中的消渴、烦渴均为大渴引饮之互辞,为水湿内盛、阻遏气机,使津液不能承所致。《张聿青医案》中亦有“湿遏气津渴甚”之说。治疗上用温热之药以化水湿,每予五苓散,严重者以五苓散加干姜治之。现代医学所称的尿崩症,多为命门火衰,气化失司,津液不能蒸腾上承,故口渴不已,不能固摄水液而尿崩。欲治崩,先治渴。用桂附之热振肾阳而助气化,俾使气行津布治其渴。以五苓散行水湿,水行湿化则阳复,不治崩而崩自愈。
(温州市东风医院 戴兰芬 浙江中医杂志 1987,(9):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