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展示

兴中明医旗下光明中医网校logo  系统自学中医第一平台

搜索

化饮调气法治疗胃下垂

浏览: 发表时间:2020-08-17 16:30:44

对40例确诊为胃下垂患者,以化饮调气法治之,基本方药为:半夏、陈皮、枳实、茯苓、党参、大腹皮。汤剂为主,每日1剂。症状改善后,改用研末吞服。结果:痊愈(胃体恢复正常,症状全部消失)16例,占40%;显效(胃体恢复正常或基本恢复正常,主要症状消失)16例,占40%;有效(胃体有所提高,症状有所改善)7例,占17.5%;无效1例,占2.5%。总有效率97.5%。服汤剂平均31剂。笔者认为胃下垂的病机为肝郁脾虚胃滞饮留。理由如次:(1)胃下垂者多以胃脘沉重胀满为主诉,得食更甚,嗳气、矢气则舒,胃中有振水声,钡透40例中38例胃中有中量或大量水液潴留。这些均符合痰饮停留胃脘病证。(2)从发病原因上看,多数患者因精神不快而致。初则气结,木不疏土,久则胃失和降,脾失健运,水湿停滞成饮。痰饮阻气,气不化饮,水反为饮,谷反为滞,呈现虚实夹杂清浊混淆、多脏腑、多层次罹病之状。(3)现代医学认为植物神经紊乱,会影响胃的蠕动与张力,容易形成胃下垂,胃的排空明显迟缓。脾虚者的胃蠕动较正常为快,而胃下垂者胃蠕动缓慢,排空欠佳,因此其病机以实为主,因实致虚,为肝郁脾虚饮留之证。

鉴于胃下垂为虚实互见、寒热夹实之证,故须复合治疗,化饮和调升降为两大环节。痰饮为脏腑功能失调的产物,又是新的致病因素。有形之积填塞中宫,脾气不能升清,胃气不能降浊,肝气不能疏泄。一味补正,邪气得助,正气反不能复。单纯降胃疏肝,有形之邪未得祛除,无形之气徒伤无益。只有化饮为主,降胃为辅,佐以疏肝健脾,痰饮才能得以蠲除,气机亦易于疏通,纳饮增加,正气恢复,胃体还常。

(内蒙古临河市城关医院  王赞胜  辽宁中医杂志  1987,(9):20)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www.gmzyw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72080号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