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展示

兴中明医旗下光明中医网校logo  系统自学中医第一平台

搜索

方药中老师辨证论治五步运用举隅(一)

作者:高思华 浏览: 发表时间:2020-08-29 14:00:50

吾师方药中教授从事中医工作四十余年,于中医理论及临床造诣精深。熔四大经典理论于一炉,博采众家,倡气化学说为中医理论渊源,临证以气化学说理论为指导,创辨证论治五步。用之临床,效若桴鼓。值此提高临床疗效为中医工作的当务之急之际,谨举吾师临床医案数例,以为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反三。

一、注重明察标本间甚,以意调之

例一:癫痫

韩×  女  31岁

1985年6月17日初诊:患者五年前因生气突然出现右上肢无力,自主运动障碍,以后反复发作,曾在其他医院诊为“癫痫”,服药无效,发作日趋频繁。最近每天发作两三次不等,发作时四肢失去自主控制,神清,言语不利,且偶有发作性晕厥,跌倒1—2分钟后自行缓解。在东直门医院作脑电图检查示“广泛中度异常”,纳佳,二便调,乏力,嗜睡,月经调。诊见患者面色微青,唇有瘀斑,舌体稍大,舌质微红、润,有齿痕和瘀斑,苔薄白,诊为癫痫小发作。

方老认为,患者病因生气而发,发作时自主运动障碍,且面色微青,身重乏力,据肝在志为怒,主筋,其色青,脾主肌肉、四肢的理论,第一步将其定位于肝、脾。其病发作时以四肢运动障碍为特点,且身重乏力,嗜睡,舌胖大有齿痕,脉沉细,证其属气虚痰阻,唇舌瘀斑,又为挟瘀之象。故第二步将其定为气虚血瘀痰阻。追其病史,因生气而发病,先见运动障碍,续发乏力嗜睡,故第三步当定为原发在肝,波及于脾,气虚血瘀在先,痰湿内阻在后。第四步治病求本,拟疏肝助脾益气养肝祛痰为法。第五步从脏腑相关理论出发,佐以益肺,取补肺制肝意以助平肝,因处五味异功散、通窍活血汤、温胆汤合方加减为治:

桃仁10克、红花10克、生姜6克、葱白6克、川芎10克、赤芍15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党参15克、苍术10克、茯苓30克、甘草6克、青陈皮各10克、法夏15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并嘱患者停服其他所有抗癫药物。

6月23日复诊:服药七剂,发作明显减轻,一周来共发作五次。乏力、嗜睡亦见好转,舌脉同前。药见显效,治仍宗前,更加黄芪30克、地龙15克以增强益气平肝之力。

7月8日三诊:服药十二剂,发作次数又较前减少一倍,发病时间亦明显缩短,发作症状亦明显减轻,因守原方,嘱其继服,隔日一剂。

9月5日四诊:发作次数益发减少,两个月来仅发作十次。唇舌瘀斑已退,面色转红润,精神好,乏力、嗜睡基本消失。仍脉沉细,舌胖淡、有齿痕,苔薄白。挟瘀情况已缓解,遂酌减疏肝之品,处十味温胆汤加黄芪、地龙:

法夏20克、青陈皮各10克、茯苓30克、甘草6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党参15克、生地30克、黄芪30克、地龙15克,水煎分二次服,隔日一剂。

10月7日五诊:服药期间情况稳定,一个月来仅发作两次,最长发作时间达一分钟。继以上方进退调理。至12月23日病人来述,癫痫已两月未再发,遍身轻快,诸症悉除,纳佳便调。脉沉细,舌稍淡,苔薄白。乃以十味温胆汤加薄荷调理善后,以资巩固。处方:

法夏20克、青陈皮各10克、茯苓30克、甘草6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党参15克、生地30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薄荷3克。

〔按〕痫证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多由七情失调、先天因素或患它病之后,造成脏腑失调,痰浊阻滞,致气机逆乱,风阳内动所致,而尤以痰浊作祟关系最大。正如朱丹溪所说:“无非痰涎壅塞,迷闷孔窍”,楼英亦云“癫痫者,痰邪逆上也”。方老认为,癫痫之作,虽不离乎痰,但此作祟之痰亦不过是致病之标,其本仍是脏腑机能失调。故癫痫之治,当以调整脏腑机能为要,治本为主,治标为辅,而于标本之间,谨察间甚,以意调之。本例患者,因情志失调,肝失疏泄,致脾气失健,湿郁痰生,痰浊闭窍,发为痫疾,以肝脾气虚为本而肝病在先,血瘀痰阻为标而痰阻较甚。其治守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意,标本并举而先以治标为主,待症状控制后又重在治本,以本带标,选方用药得其机要,故其效彰著。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www.gmzyw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72080号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