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展示

兴中明医旗下光明中医网校logo  系统自学中医第一平台

搜索

红藤汤治疗肠痈的经验介绍

作者:倪和宪 浏览: 发表时间:2020-09-10 10:48:16

肠痈,属于现代医学“阑尾炎”范畴,是外科急腹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

肠痈一病,早在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里,就已有较详的论述,如对肠痈的证治,以及脓未成者可下之,脓已成者不可下之等辨治方法。隋代《诸病源候论》对肠痈之病因病理,更作了详细的论述,谓“肠痈者,由寒温不适,喜怒无度,使邪气与荣卫相干,在于肠内,遇热加之,血气蕴积,血肉腐败,化而为脓。”至于本病的辨证,一般无多大困难,腹痛开始于上腹部或脐周围,随后转移至右下腹,呈持续性疼痛,有的右下肢伸直时牵引右下腹疼痛,右侧天枢穴附近有局限性压痛或拒按,可有轻重不同程度腹皮挛急。一般可伴有轻度发热,恶心,胃纳不佳,大便不畅,小便微黄等证。舌苔黄或厚腻,脉象多滑数。不过要注意,此病在始发时,每于上腹部疼痛,病人主诉胃痛,因此每易忽略而引起误诊,或当胃痛诊治,以致延误病机,造成阑尾穿孔,导之腹膜炎者有之。但只要留意诊察,详细询问病史,注意腹部触诊,问题是不难解决的。如有可疑之处,检验一下血常规,对帮助诊断亦是有所裨益的。

根据本病病因病理的特点,在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并在临床实践中,逐步制订“红藤汤”一方,具体药物组成为:

红藤60~90克  紫花地丁15~20克  蒲公英15克  银花15克  连翘10克  丹皮10克  桃仁6~10克  赤芍10克  冬瓜子15克  炙乳没各3克。

本方为仲景大黄牡丹皮汤去硝、黄,合景岳红藤煎加味而成,方中以红藤为主药,用以清热败毒,消痈散结,紫花地丁、蒲公英、银花、连翘,协助红藤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桃仁、丹皮、赤芍、乳没药,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定痛,藉以改善局部血行循环,有利於改变炎性病灶;冬瓜子化痰排脓消痈,为内痈之要药。合而用之,有清热败毒,消痈散结、活血定痛之功。全方以清热解毒为主,活血散瘀为辅,有相辅相成之妙用。方中活血化瘀药剂量宜小不宜大,必须在大剂量清热解毒药足以控制炎症发展的前提下配合运用,方能收到如期的效果。反之,活血化瘀药用量过大,清热解毒药量不足,不仅不能取效,反而有扩散病灶之危害,切宜注意。

附典型病例如下:

陈××  男  33岁,晨七时来院就诊,主诉右下腹疼痛。

病史:以往无胃痛史,身强力壮,昨夜突然胃部疼痛,并伴有恶心,今晨已转移至右下腹呈持续性疼痛,发热。询其大便不畅,小便微黄。

检查:腹部触诊,先按腹部左侧,无痛感,然后将肠子推向右侧,迅速抽回,患者感右下腹疼痛;再按右下腹有明显压痛和反跳痛;曲右大腿试验,右下腹有牵引痛;扣击腰部,右下腹有振击痛,均呈阳性反应,体温38.3℃。血象白血球总数18000,嗜中性85%。视舌苔黄,脉象滑数。

综上症情,为阑尾炎化脓之象。嘱留院观察。当即针刺双侧下肢阑尾穴,留针1小时,每隔5分钟强刺激一下,1小时后疼痛有所缓解。随服红藤汤,每隔2小时服一次,如是日服两帖后,至下午5时许,右下腹拒按、反跳痛已消失,体温、血象亦趋正常。于是嘱其再带回红藤方中药两帖,日服1帖,以求彻底肃清,巩固疗效,防其复发。

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红藤汤不论对阑尾炎未化脓、已化脓者,均有良效。对阑尾炎穿孔形成局限性腹膜炎者,投以此方,配合四环素滴注,亦有较好的疗效。本方药性平和,疗效迅速,在临床运用中,尚未发现其副作用。

在服药方法上,治疗急性炎症,只要药病相符,不妨频服,使药液在体内保持一定浓度,有利于迅速控制炎症的发展,而且有利于缩短治疗病程。不能像调理内伤杂病那样,每日一剂按部就班的给药,这个框框必须突破,这也是体会之一。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www.gmzyw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72080号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