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喉科疾病疏肝理气法的应用
经云:“治病必求其本”。笔者体会,凡肝郁之起,必有所因,求其所因而治之则肝郁自解。在临床上,笔者运用逍遥散(《和剂局方》)随证加减,疗效甚佳。如:
1、梅核气:属肝气郁结为患者,证见咽中不适,似有异物梗塞感。或如食炙脔,咯不出、咽不下,状如梅核。咽喉不红不肿不痛,饮食尚可顺利下咽。精神抑郁,悒郁寡欢,胸闷胁胀,嗳气频频,或腹胀纳呆,食欲不振。脉弦,苔薄白或白腻。治以疏肝健脾、解郁散结为主。药用柴胡6克 当归 白术各9克 薄荷(后下)6克 制香附15克 广郁金 制半夏 威灵仙各9克 川朴 陈皮各6克。
2、喉痹:由于肝郁所致的喉痹,证见咽中不适,似有毛刺卡喉感,咯不出,咽不下,咽喉不红不肿不痛或微红微肿微痛。精神抑郁,头晕目眩,胸闷不舒或胸腹胀满,食欲不振。脉弦,苔薄白。治以疏肝理气为主,佐入消炎利咽之品。药用治梅核气方去白术、川朴、威灵仙加射干、玄参各9克。
3、喉菌:属肝气郁结所致者,多在初期。本病即属现代医学之喉癌,根治颇难。病由初起,证见咽喉某部生一肿块,质地较硬,皮色不变,状如菌状,或如浮萍,咽中不适,似有异物梗塞感,微痛,吞咽不利。精神抑郁,食欲不振。脉弦或弦滑,苔薄白。治以疏肝理气、散结利咽。药用柴胡6克 当归 白芍 广郁金 浙贝 山茨菇各9克 茯苓 制香附 黄药子 夏枯草各15克 皂角刺 射干各9克 穿山甲 莪术各6克 硼砂(研吞)3克 大蒜汁(冲服)1.5克。丸剂喉菌丸(笔者家传验方:炙全蝎、炙蜈蚣各9克 壁虎(用粳米60克同炒至焦黄,去粳米)30条 硼砂30克 白矾 僵蚕 射干各15克 山茨菇 孩儿茶各30克 甘草9克 大蒜汁(适量)。共研细末,用芦笋30克煎水兑蒜汁15—30克调和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凉干,贮瓶备用。每用3克含咽,徐徐咽下,日3次)。本方对喉菌各期的治疗均有一定的效果,若与汤剂配合用之,疗效尤佳。
4、喉球(即咽喉或声带息肉):属肝郁所致者,证见咽喉或声带某部生一枚或数枚肉球,一般顶大蒂小,形似园柱,按之柔软,质地较硬,或形如钉样,表面光滑,其色灰白。其特点是待肉球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即可自行停止。精神抑郁,胸闷不舒,嗳气叹息,纳食不香,夜寐不宁,多见恶梦。发于声带则伴见声音嘶哑之证。与精神因素有关,犯之则痛。脉弦或沉涩,苔薄白。治以疏肝理气、解郁散结。药用柴胡6克 当归 赤白芍各9克 薄荷(后下)6克 野百合 合欢花 浙贝 茯神 远志 麦冬各9克 陈皮6克 制香附15克 广郁金9克。若声音嘶哑者加桔梗6克 蝉衣 僵蚕各9克。
5、喉喑:属肝气郁结所致者,多卒然致喑。所以《内经》云“人之卒扰恚而言无音。”张景岳说得更明确:“惊恐愤膹郁、卒然致喑者,肝之病也。”证见卒然失音,胸闷胁胀,精神抑郁。脉弦,苔薄。治宜疏肝理气,解郁开音。药用柴胡6克 当归 赤芍 蝉衣 茜草 凤凰衣 木蝴蝶各9克 薄荷(后下)6克 制香附15克 广郁金9克 枳壳9克 桔梗 甘草各6克。
综上所述,肝郁致喉疾者甚多。笔者认为,肝气一郁,脾胃当首受其害,治当求其所因,随证治之。故临床当用逍遥散加制香附、广郁金为基本方。运用于临床,若能随其人的体质和疾病的不同,辨证求因,谨守病机,各司其属,随证在疏肝理气的方药中适当配伍健脾、化痰、活血、养阴、散结、清热等药物,药随证转,主次配伍有序,灵活掌握,恰中病机,多能应手取效,而且疗效颇佳。
必须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属因郁而病的典型疾。若因病而郁的病证,只要在主治方中加入一二味疏肝理气之品即可,一般不必更方。
(本文承全国著名中医耳鼻喉科专家、南京中医学院干祖望教授审阅,特致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