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石淋
病例:廖××,男,43岁,电工,1985年8月20日就诊。
患者五、六日来,尿时茎痛引少腹及左腰部,尿短赤,尿后下鲜血,伴心烦身重,口微渴,舌红苔薄黄,脉弦缓有力。证系下焦蕴积湿热,灼伤阴络。拟猪苓汤去茯苓加生地、石苇、栀子炭。二剂尿流通畅,血止痛消。约二周后复作,腰臀沉重刺痛较甚,尿涩血少,伴尿频而滞,脉弦急,知其为砂石所作,再拟猪苓汤去茯苓易防己,加冬葵子、石苇、炒内金、木通、甘草。二剂腰臀痛缓解,茎头痛加剧,经查有豆大结石卡在尿道口,当即转医院外科将结石钳出而愈。
五、崩漏
病例:邹××,女,76岁,家庭妇女,1985年10月5日就诊。
患者女儿代诉:三月来阴道出血时多时少,伴有黄稠粘液,医院检查为子宫颈癌,近两日来出血量多,血色鲜红,头晕耳鸣,身有潮热,心烦,口苦微渴,舌质红少苔,下肢胫踝微肿,脉弦细,证属气阴双虚,下焦蕴有湿热,伤阴入血,损及冲任,气虚不能摄血致错乱妄行而为崩漏。拟猪苓汤加减。处方:猪苓15克、滑石18克、阿胶18克、赤苓18克、黄柏炭12克、生黄芪30克、青蒿15克、地骨皮15克、石斛10克、生地炭15克,三剂。
1985年10月15日二诊:崩漏已停,尿转清长,头晕潮热、心烦、口渴等症消退,唯阴中尚有黄粘液淋漓未清,下肢浮胀微肿,口苦耳鸣,睡眠不佳,舌质淡红,苔少薄白而微腻,脉沉缓弱。此气阴虚亏,湿热尚遗留未清,改用:生黄芪30克、当归12克、仙鹤草30克、生地炭18克、黄柏炭15克、土炒苍术18克、薏米30克、杜仲15克、菖蒲10克,二剂。
1985年12月16日,时隔两个月,又崩下三次,血鲜红量较多,无黄粘液,不腹痛,大便稀溏,舌红少苔,脉沉而略弦。证属气血虚,中气弱,当补气坚阴摄血法。拟:生黄芪30克、当归12克、白术20克、仙鹤草30克、乌贼骨15克、生地炭18克、炒茜草10克、黄柏炭15克、阿胶18克,二剂。
1986年10月2日其因感冒咳嗽来就诊,追访前病,一切良好。
体会:
1.运用猪苓汤,临证施治不要忘记阳明病胃家实这个中心,要注意以“保胃气,存津液”,消除胃家病实的矛盾,使整体“阴阳自和”为目的。
2.若阳明病胃家虚转见太阴,又当健脾益气来平衡整体的阴阳。如崩漏例第三诊时,崩下三次,腹不痛,无黄水,大便稀溏,脉转见沉而略弦,是脾虚气陷不摄血,故重用芪术,益气防动阳耗阴,又当佐用地、茜、柏、胶以坚阴,所谓“证变,方药亦变”。
3.运用猪苓汤和任何经方一样,应坚持中医的整体辨证方法,以六经为辨证核心,胆大心细,认真分别主次、轻重、缓急,不要被西医病名所约束,才能治好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