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一提起辨证论治,初学中医或西医同道总感觉难以捉摩、颇费惆思,甚至认为这种理论与诊治方法有点不太科学。其实,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错综复杂的,根本没有“一刀裁”的情况。何况人体这样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系统呢?疾病更不例外。辨证论治,正是处理疾病的科学方法,它符合一切事物的总的规律。拿疾病来说,中医诊治是以证为转移的,有是证便有是法,有是法便有是方。不同于西医,诊断不清、病因病理不明,治疗便没有办法,或者治疗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如红斑性肢痛症,就是一例。此病至今西医不明原因。这种病多发生在青少年,常见对称性双下肢疼痛、红肿、灼热,或兼有麻木、多汗,以致不能行走、影响劳动。一般都是昼轻夜重,见凉爽,如外露、冷水浸泡,则症可暂缓解。它有一个临界温度,即33~34℃,超过这个温度(35~37℃)则症状发作、加重。此病很多见,常是散发,也有时流行。西医对其病因不清,有说是血管神经紊乱,有的怀疑是某种病毒引起。因此,治疗上就没有什么确定性的好办法。所以用什么药物治疗的都有,如维生素B1、谷维素、麻黄素、氯丙嗪、去痛片、安乃近、阿斯比林、病毒灵等等,这不是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吗?
在中医来看,其症为“流火”,清•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说:“流火,患生小腿,红肿热痛,不溃不烂。”不溃不烂就与脱疽不同了。此症多因湿热下注,理当清火利湿,三妙丸(苍术、黄柏、牛膝)主治“湿热下注,两脚痿麻,或如火烙”,正适其用。早已有人用四妙丸加味治疗此病,获得良效。1987年2月16日~28日,在耒阳市中学中发生一次红斑性肢痛症,共344例。一组176例用三妙丸加防已、白芷以增强利湿、芳香通经作用,方为:苍术10克,黄柏6克,川牛膝6克,防已12克,白芷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另一组以西药病毒灵、安乃近、维生素B1治疗,作为对照。两组均三天为疗程,连续观察二个疗程。结果:中医治疗组6天治愈163例,治愈率为92.61%;西医组6天治愈99例,治愈率为58.93%,显著低于中医组,充分显示了中医的优越性。
当然,辨证不对,中医的疗效也同样不好。除上一组病例,近年来另外四家报道红斑性肢痛症共187例,治愈率81.81%~100.00%,平均治愈率为88.24%。但显效治愈时间相差很大,由3天~3月。其中滋腻过甚,反而不利湿热疏散,如一组用三物黄芩汤(生地120克,黄芩60克,苦参30克煎服)10天治愈仅13/20。过分活血化瘀,失于药不对证。按“流火”湿热下注,非是脱疽。血得热而行、得寒而凝,红斑性肢痛症则见热痛加、见凉痛缓,显然不能应用“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实则此病血管扩张)的理论论治。如一组用解毒化瘀汤(乳香、没药、桃仁、红花、当归、黄芪、银花、赤芍、黄柏、玄参、丹参),治愈率仅81.81%(27例),平均疗程为14.5天。一组用单方罩捞藤(又名山兵豆,为大戟科植物Phy11anthusreticullatusPoir)外洗,或加用内服(每次20克水煎),治愈率达100%(85例),治愈时间3~6天,平均3.5天。此药民间用于热痢、小儿肾炎等,性能清热利湿,唯产于南方,北方不易推广。
红斑性肢痛症是一种常见病,当然它并不是一种疑难大证,拖延一些时日,多数也可自愈,至少要十数天,也有些久不愈者。上述在于说明,中医辨证论治,确有妙用,方证相应则效若桴鼓,焉可忽诸!
(史常永)
〔参考文献〕
1.高文武等: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吉林中医(2):39,1981
2.褚玄仁等:红斑性肢痛症,江苏中医(5):52,1981
3.张百铭:三物黄芩汤治疗红斑性肢痛症20例,山东中医(2)93,1981
4.沈柏台等:红斑性肢痛症233例报告,中华医学杂志 (1):49,1984
5.郴州防疫站:红斑性肢痛症155例调查报告,新医学(8):404,1983
6.沈柏台等:罩捞藤治疗红斑性肢痛症140例观察,中医杂志(4):52,1985
7.钟雄等:红斑性肢痛症344例临床观察,湖南中医杂志(5):24,1987
8.唐租宣等:中医药治疗红斑性肢痛症33例观察,中医杂志(2):45,1988